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给错那湖——哺育我的源头(编者,2014.2.19)

(2014-02-19 15:44:42)

冬给措那湖: 柴达木绿洲的母亲湖

作者: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发布时间:2011-05-20 10:44

http://s12/mw690/001OtMhPgy6GI5pUxS3cb&690

 

大美无言。青藏高原的风景尤其这样。

玛多,俗称“千湖之县”,人们常常被著名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的魅力所倾倒,而同在一方草原、同样妩媚多姿的冬给措那湖,却名不见经传。

而我们却要说,冬给措那湖,是青海高原上一位娴静的女子,默默地在大草原上生存着,成为抚育另一片干旱地域的“母亲湖”。

(一)

人们常说高原上的湖泊,是大地母亲的明眸。

冬给措那湖又名黑海,位于玛多县花石峡西北方,海拔4117米,湖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2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蓄水量129.3亿立方米。湖水呈深蓝色,为淡水湖。

冬给措那湖南面一公里处有一小湖,与冬给措那湖相连,似玉带串珠,如银练挂镜,小湖四周有无数泉眼喷涌,长年不涸,细水丰盈,人称珍珠湖。湖水如镜,素水似纱,奔涌不息的水花恰似玉粒银珠不停地奔涌着。

据当地牧民回忆,1960年代初生活困难时期,曾有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捕鱼,高原湖鱼吃起来味道十分鲜美。这在当时的确解了燃眉之急,也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对此,他们总是难以忘怀。

http://s15/mw690/001OtMhPgy6GI5Ii06W3e&690

冬给措那湖中心也有一个鸟岛,岛上居住着大量水鸟,鸟群每年五月飞来,当年十月离去,天然的奇岩怪石便成了鸟巢,鸟巢一个连一个,每当产卵季节,登岛一望,那大小不一的鸟蛋比比皆是,使人难以插足。岛上的鸟儿有几十种,如棕头鸥、斑头雁、玉带海鸥、赤麻鸭和黑颈鹤等珍贵候鸟。

这些美丽的天使,成群结队,在宛如明镜的湖面上,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漂浮水面,千姿百态。湖东部的一座小山更是引人注目,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山头酷似鲁迅先生的头像,屹立在高高的山巅上,静静地观望着浩渺的湖水,人们便把该山尊称为“鲁迅山”。

夏秋之际,碧水蓝天,皑皑雪峰,绿草如茵涌向天际,雄鹰搏击,海鸥掠浪,帐房点点,炊烟袅袅。

牛羊珍珠般散落在湖畔山冈,犹如朵朵祥云。

蓝天、白云倒映湖面,清晰可见,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副色泽艳丽、赏心悦目的河源风景图,大有“山光看不厌,水色更诱人”之恬淡韵味。

(二)

从玛多县的花石峡镇,再到冬给措纳湖畔的吉日迈,然后到柴达木盆地香日德绿洲,总共200多公里,从海拔4000米以上一直下降到3000米,落差极大,而且道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就根本没有路。但是这样的现实又促使笔者更加信心百倍———200余公里的坎坷,会不断颠簸着我们的思绪和虔诚。

(三)

拱卫柴达木盆地南部的巨大山脉就是昆仑山脉的布尔汗布达山。

http://s10/mw690/001OtMhPgy6GI5XiZ0B99&690

柴达木都兰县的布尔汗布达山看着我长大(编者)

极目远望,整个山脉全部是裸露的铁青色山岩,岩石的纹理和颜色,都能清晰的看到。车窗外,峻峭参差的峰峦,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列队闪过———那阵势,真像是列队迎接我们似的!

山峰一个接一个,肩肩并立、体体相连,钢铁般的坚实沉稳,岿然不动,屹立于天地之间。每座山峰各有它独特的形状和轮廓,就像每个人各有不同的体态和面容一样。不同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气势与性格,眼前的峰峦忽然间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我分明从它们身上感觉到了一种灵性的存在。

在托索河流过的山峡之间向阳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零星分布的柏树,他们的个头不一,或三五成群,或孤傲独立,勾成了高寒山区又一道生态景观。

如今的柴达木盆地给人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凉,但历史上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区曾经森林密布,生长着圆柏、青海云彬等。考古学家在都兰县发现了大量用于修建墓葬的柏木,也证明历史上这里曾经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目前盆地内还存有很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祁连圆柏。

就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柴达木盆地的植被仍然很茂盛,调查显示,柴达木森林总面积近70万公顷,总蓄积量为120多万立方米,森林区多为原始柏木林区。 

http://s12/mw690/001OtMhPgy6GI6kSjBp2b&690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盆地内的森林资源被人们大量砍伐,用于柴达木盆地开发建设。多年的乱砍滥伐,使交通方便地区的林地基本消失,希里沟、夏日哈等地的大片山地森林被剃了光头。

为了保护盆地内的森林资源,2005年,青海省启动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对1000万亩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其中,柴达木盆地就有500多万亩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占全省补偿面积的一半以上。盆地内的柏树林多数都在补偿范围之内,保护区的建立必将使这些千年柏树得到有效保护。

托索河就这样紧紧地跟随着我们———不,是我们紧紧地跟着托索河,因为她在顺势而下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得体态丰腴、浪花翻滚了。

香日德镇位于109国道以北,是茫茫戈壁上的一个绿洲,属都兰绿洲的精华部分,它一边是荒寂无垠的柴达木盆地,一边是绵延不断的布尔汗布达山———出发之前,笔者在卫星地图上俯视她,就像干涸的戈壁上一个巨大的蝌蚪,尾巴是长长的托索河,可以逶迤至神秘的源头———冬给措纳湖。

http://s15/mw690/001OtMhPgy6GI6yO6Yu8e&690



整整两天,我们却遇见了很多的野生动物,湖滨草原不仅有成群的黄羊、岩羊、野驴,甚至还有突然蹿出的狐狸以及草原狼,就更别提那天上经常盘旋的鹰鹫了,我们像置身某个开放型的非洲野生动物园,干涸的旅途上,洒下一阵阵湿润的笑声和尖利的惊叫。开车的师傅说,这里还有黑熊和棕熊,很遗憾,只是由于是夏季,它们都已经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没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

必须承认,这里除了有野生动物,其荒凉并不亚于柴达木盆地,只是这里的荒凉不像戈壁那么单调、平坦,绵延的青布山随时会突兀出一座不知名的雪峰供你惊诧和神往……

从冬给措纳湖向南翻过布青山,就是扎陵湖和鄂陵湖,可直达黄河源头。从地图上看,如果说扎陵湖和鄂陵湖就像是黄河源的两只眼睛的话,那冬给措纳则是巴颜喀拉山深处一个浅浅的笑靥。

冬给措纳是藏语,而蒙语叫托索湖。而不管是冬给措纳还是托索湖,它的圣洁与美丽都是语言所难以描绘的,在地图上看,它大约相当于青海湖的十分之一,但在我们眼里依然是烟波浩渺、辽阔无边,这里野鸭群飞、鹭鸟滑翔,俨然梦幻世界。

你知道冬给措纳清晨的天有多蓝吗?你知道漂浮在湖面上的云有多白吗?更多的时候,我们对“云烟”这样的词很难有形象的理解,但在这里,你无需仰首,便能看到眼前的云烟被风吹成一层一层的,然后又被揉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像骏马,或像大象,或像飘逸的仙女……

顺着从冬给措那湖流出的涓涓细流,笔者就要顺着从湖中溢出的托索河(最下游叫柴达木河)去寻访母亲湖滋润的柴达木南部的绿洲了。

(四)

岁月交替,世易时移。

而托索河(柴达木河)依旧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流淌着。

http://s10/mw690/001OtMhPgy6GI6FoU3fb9&690

冬给措纳湖旁的小湖泊

资料显示,30多年前,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绿洲片区的香日德农场曾经创下世界春小麦单产最高记录,使柴达木的绿洲农业闻名于世,30余年后的今天,随着枸杞种植和加工业这一特色产业链在柴达木盆地大面积推广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柴杞”这一“红色产业”再度让人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刮目相看。

托索河在当地就叫香日德河了。

河水穿过国道的桥洞,就在引水渠道里分叉流向水网交错、阡陌纵横的田野里,然后,头也不回地向沙漠深处流去。

站在这里,回望崇山峻岭中的冬给措纳湖,已经不见了她的一丝踪影。而笔者的眼前突然出现了家乡河湟谷地的熟悉景色———麦苗青青,菜花金黄,杨柳依依,果树茁壮……

这就是另一个河湟谷地吗?这一切,就是母亲湖滋润的结果吗?

与河湟谷地的作物全然不同的,就是这里独有的经济作物———枸杞。

http://s15/mw690/001OtMhPgy6GI6QJnbg2e&690

柴达木南部绿洲的枸杞红了

据一位熟悉的当地干部介绍,经过近10年的推广和发展,截至目前,整个柴达木盆地的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4万亩,现采果面积为6 .6万亩,鲜果总产量19660吨,采果期可提供临时性用工岗位36万个,务工收入2448万元。

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两三年之后,柴达木地区的枸杞年产量将达到3000万公斤以上,直接经济收益可以达到5亿元。

是的,潺潺托索河水造就了瀚海绿洲,灿灿枸杞点染了戈壁新景。

近年来,受诺木洪农场种植枸杞成功经验的影响,柴达木南部绿洲片区宗加镇、巴隆乡、香日德镇、察汗乌苏镇等地也兴起了种植枸杞的热潮,各乡镇纷纷带领农民到万亩枸杞园“取经”。

截至目前,南部绿洲片区共种植枸杞5.476万亩。宗加镇2007年试种的480亩枸杞今年平均亩产干果200斤,可产生经济收入144万元。

随着枸杞种植面积扩大,一批枸杞种植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由种植、精深加工、包装和销售各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到2015年,柴达木枸杞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同时将建立5000亩种苗繁殖基地并完成15万亩枸杞有机食品基地的认证。

柴达木盆地作为枸杞新产区,在昔日绿洲农业创造的奇迹之下,又在创造着另一个“红色产业”的奇迹。

然而,这些新型的产业,这些红红的枸杞,除了深深地铭记柴达木炽热的阳光外,还记得200多公里外,从玛多草原淙淙流向绿洲深处的托索河、宗家河、察汗乌苏河以及诺木洪河吗?还记得布尔汗布达山背后那泓满含深情的冬给措那湖吗……

一位从省城西宁来香日德承包土地、搞枸杞种植发了财的朋友对笔者说,其实呀,能在这样的干旱之地靠种植发财,除了政策,就得感谢这条流金的河了……

朋友的话语意味深长,大有饮水思源之意,笔者默默地点点头,算是认同。

是啊,需要更多的柴达木人时时记住的是,当绿洲经济发展逐步驶上快车道时,柴达木人时时感恩的,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有那天上的圣湖———冬给措纳湖……

http://s15/mw690/001OtMhPgy6GI78qBWK9e&690
这就是东给措那湖流进都兰县的雪山冰水(编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