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翡翠的寓意

(2010-07-01 15:21:30)
标签:

翡翠寓意

生肖寓意

图案的寓意

翡翠知识

文化

分类: 珠宝天地

翡翠寓意 题材100

玉石行有句古话,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造型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要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对玉石造型有更广泛的了解。现择常见者简述如下:
1.  
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2.  
龙:祥瑞的化身,与凤一起寓意成双成对或龙凤呈祥。
3.  
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
4.  
羊:洋洋得意,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
5.   
菊:与松一起寓意松菊延年。
6.  
磬:寓意喜庆。
7.  
鹅:羲之爱鹅。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8.  
蝉:一鸣惊人。
9.  
熊:与鹰一起寓意英雄斗志。
10. 
虾:弯弯顺。
11. 
龟:平安龟或长寿龟。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带角神龟即长寿龟。
12. 
猪:寓意龙。汉皇子刘彘的彘意思是猪,也是龙。
13. 
蟾:蟾与钱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分。
14.  
观音: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15.  
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与鹿和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16.  
灵芝:长寿之意。
17.  
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组。
18.  
达摩: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初祖。
19.  
钟馗:扬善驱邪。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
20.  
和尚:两个和尚寓意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布袋和尚即弥勒佛。
21.  
怪兽:与蝙蝠、铜钱、喜鹊一起寓意福禄寿喜。
22.  
獾子:寓意欢欢喜喜。
23.  
狮子:表示勇敢,两个狮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意即位高权重。
24.  
喜鹊: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欢喜。和豹子一起寓意报喜。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喜得连科。
25.  
财神:招财进宝之意。
26.  
八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庆寿。八仙是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曹国舅、蓝采和。有时用八仙持的神物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宝。八种法器是葫芦、扇子、鱼鼓、花篮、阴阳板、横笛、荷花、宝剑。
27.  
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
28.  
梅花:和喜鹊在一起寓意喜上眉梢。松竹梅一起寓意岁寒三友。
29.  
驯鹿:福禄之意。与官人一起寓意加官受禄。
30.  
麒麟:麒麟送子。祥瑞兽,只在太平盛世出现。
31.  
蝙蝠:寓意福到。五个福和寿字或寿桃,寓意五福献寿。和铜钱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与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东海。与天官一起寓意天官赐福。
32.  
貔貅: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是金银财宝,自然浑身宝气 ,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要拉肚子。有一天,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 结果打到屁股, 屁眼就被封住了。从此,金银财宝只进不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 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貔貅的习性懒懒地喜欢睡觉,每天最好把他拿起来摸一摸,玩一玩,好象要叫醒他一样,财运就会跟着来。据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麒麟、貔貅),称为招财神兽。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称为帝宝。又因貔貅喜食猛兽邪灵,故又称辟邪。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七七四十九个化身,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33.  
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与瓶一起寓意太平有象。
34.  
鹦鹉:成双成对,美满和睦之意。
35.  
寿桃:长寿祝福。
36.  
鲤鱼:鲤鱼跳龙门。龙头鱼寓意高升一级。与渔翁一起寓意渔翁得利。
37.  
金鱼:寓意金玉满堂。
38.  
豆角:四季发财豆。
39.  
葫芦:福禄之意。
40.  
佛手:福寿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