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时刻反思自己 远离暴力沟通
(2016-12-14 13:58:27)分类: 教师论文和随笔 |
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做的真的不够好。在学校,我总是耐着性子,面对一大帮调皮的孩子,可是到了家里,我就放弃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总是拿出一幅教育者威严的姿态,和女儿说话带有评判和指令式的语气。为人父母即是最好的“职业”,也是最坏的“职业”,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太容易因为自己心累就迁怒于弱小的孩子。我们真的叫“爱之深、恨之切!”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需要负责监督孩子的学习。但是我又是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监督的工作,认为孩子就应该自觉,我的父母都不用操心我的学习。所以我的语言就是变成这样的:“快点、快点,这么慢在磨蹭什么!”“你弹琴能不能认真点啊,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找借口偷懒。”“你怎么又错了,上次也是这个字上下结构写成了左右结构,一点不长记性!”总结一下我发火是因为:1、孩子对于我的耐心教导总是不认真听,说了好多次的事情老是出现同样的错误。2、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对很多孩子,一天下来有点精疲力尽,心情变得烦躁。回家后对孩子的管教就高控起来,想省点心快速解决问题。3、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他们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意识到自己这种“大吼大叫“甚至“打骂“对孩子造成的不好的影响,看了《不吼不叫》这本书,我懂得了这些语言,其实伤害了我的孩子,伤害了我最爱的人。虽然孩子是我生的,但是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着和我一样或者不一样的气质,我要学会接纳她跟我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