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小衔接工作》课题阶段成果

(2015-06-29 08:17:52)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师论文和随笔
 

一、在九月份完成《大班家长调查问卷》的汇总,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文本形式呈现。

二、商讨决定在十月份的下旬开展一次大班年级组家长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听课;2、开家长会家长会重点在于:1、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及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之处;2、不建议家长在暑期为幼儿报幼小衔接班;3、解读江苏省教育文件,说明幼儿园不教拼音等内容的原因。

三、一年级老师阐述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问题:1、一年级学生上课表现随意、散漫,没有上课概念。

2、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倾听习惯较差。

3、学生的自理能力差,书包、铅笔盒等物品无法自己整理干净。

对策:1、大班开始训练孩子上课的纪律和规则,靠拢小学。

      2、从幼儿园,特别是大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遵循自己的东西自己负责的原则。

      3、重点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要求幼儿要听得完整、认真;不仅要听老师,还要听同伴。

      4、建议一年级老师对刚入学的孩子多些耐心,当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适时做一些小游戏来重新抓住孩子的眼球,然后再进行教学。

四、最后,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对《大班家长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调查问卷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发现,我园的多数家长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他们能从科学育儿的角度,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不再像老一辈家长那样只是关心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却忽略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是小学化教育倾向还是存在的。79%的家长在家教过孩子写字和握笔姿势,但是不能保证汉字的笔顺和握笔知识是否规范;73%的家长教过孩子拼音和数学,可见孩子还是过早的接触了小学的知识,以后将在小学重复学习一遍。问卷是都是年轻的父母做的,但是多数孩子每天还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带,调查问卷上的回答和实际的做法还有些许出入。

从问卷中反映出多数家长也想参与幼小衔接这项准备,也迫切的需要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他们的困惑。对于问题“您会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这一问题,问卷显示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在暑假去报一个暑期辅导班,提前学期拼音和26个英文字母,也由家长自己买了一些数学加减法、汉字描红等书本,在家教教孩子。大部分家长会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会让孩子提前培养早睡早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少数家长还注意到了一些能力的培养,比如作息时间安排、同伴交往沟通、做事专心致志等等;还有少数家长培养幼儿对小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有极少数家长说不出自己为孩子升入小学做了什么准备。

对于问题“希望幼儿园为您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老师多讲一些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有家长提出让孩子多接触一下小学的课程模式。部分家长觉得老师要正确应该孩子让他们对小学生活有美好的憧憬。部分家长认为要多培养孩子正确的同伴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孩子家长要求教授字母、数学、拼音。

对于问题“就幼小衔接來说,您还想告诉我们什么?”调查问卷中近三分之一的家长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三分之二的家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比较难以适应,家长很担心孩子因为不适应对小学学习产生排斥厌烦,所以希望幼儿园可以多提一些小学生的要求,将一些小学的规则、一日活动安排,多一次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活动、上课学习活动;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大班的作息时间课适当向小学靠拢,多点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活动。有极为个别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提早一些小学化学习的活动,比如教授一些拼音、汉字、算术加减法等等。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成人不要过多的干预,也不要个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

思考和建议:

一、引导家长那个正确看待孩子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作为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总是很高。他们会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多掌握一些古诗、计算口诀、汉字,就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到了小学就会轻松一点。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能力刚刚开始发展,让孩子过早的接受枯燥的知识,孩子会对学习厌烦。孩子的小手肌肉群还没有完全的发育,过早的或者长时间的握笔写字、看书,会造成近视、驼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实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应该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将比知识和成绩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引导家诈欺那个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从自由的游戏中学习一下子进入有规则的分科学习的,这让有些孩子不适应,变得有些焦躁不安。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的不适应,允许孩子的犯错,不要总是批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应该学会耐心的观察和倾听,与孩子的小学老师多沟通交流,真诚的询问孩子的情况进行关怀,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理上能到重视和安全感,提高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引导家长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问卷中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交往能力、注意力、抗挫折能力表示担忧,可见家长平时对于孩子的这些非智力能力培养有待提高。而这些潜在能力,在幼儿期就应该能到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如果错失了市级,将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家长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才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四、引导家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年轻的家长一般都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穿衣、叠被、吃饭等等,但是对于洗碗、洗袜子等复杂的事务还是不会放手让孩子去做,至于整理房间、收拾玩具、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控制自己的运动量、适时适量的喝水,家长则较少的训练,对于避开危险的人和物,学习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措施就讲的更少了。

总之,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家长们进行科学的知道,促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老师达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能够和老师相互配合,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尽快的适应小学的校园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