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民间游戏计划
(2012-03-30 08:09:48)
标签:
教育 |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园内外资源,发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整体功能,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日趋关注的重要课题。挖掘利用本地区的民间游戏,可使有限的区域教育资源在无限的教育需求中充分发挥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
一、
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幼儿机体的协调发展,提高运动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运动习惯;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一)
(二)
(三)
(四)
二、大班民间游戏的设置,能激发幼儿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情况,站在大班幼儿的角度,从大班幼儿的心理出发,为大班幼儿创设了适合他们的民间游戏,每一种游戏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而言。往往有一个兴趣周期问题,民间游戏活动材料亦是如此,从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在提供多种材料后,有一个阶段,某一材料常会“一拿而空”,那么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周期表现如何,对幼儿兴趣周期产生影响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教师也提供一种新的活动材料,并对同一材料幼儿每次活动选择数量进行了观察记录,可以分析出,当一种活动材料刚出现时,幼儿往往很有兴趣,兴趣持续时间为3次左右,后来幼儿玩该活动时兴趣兴趣逐步降低,但又不象创造性曲线那样呈抛物线状,幼儿对一种活动材料的兴趣,在没有老师影响下,也会呈上升反复状态,分析原因如下:(一)同伴的影响作用。当同伴选择了一种活动材料玩得很有兴趣时,如两名幼儿玩抛接沙包时,许多幼儿都会换上同一种活动材料进行平行游戏,因而带动大部分幼儿对此玩法产生兴趣。(二)创造性玩法的影响。如幼儿用软布条缠在腰上玩“揪尾巴”的游戏,幼儿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又要揪掉别人的尾巴,由于此种玩法幼儿从没有玩过,幼儿在选择布条的人数陡增。
三、有计划地投放民间游戏材料
创设民间游戏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四、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1、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动作,并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及时纠正指导幼儿动作。
2、教师可以运用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幼儿随意地、尽情地讲述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除了倾听和鼓励幼儿进入有趣的游戏中,帮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游戏。
3、幼儿在熟悉游戏玩法及斗争要领后,可适当增加竞赛内容,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更好的完成活动任务。
4、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态度认真、友好相处、遵守规则、有创造性的幼儿进行鼓励,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五、大班民间游戏的安排
(一)上学期安排:抽陀螺
跳绳
木头人
编花篮
(二)下学期安排:滚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