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2014-07-14 15:20:15)
标签:

股票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作者/丹尼尔卡内曼

在这本心理学、决策机制的科普读物中,作者丹尼尔卡内曼通过两个拟人化的角色——大脑中的系统1和系统2,深入地介绍了大脑决策中的盲点。


系统1是感性、即时、直觉、经验反应,而系统2则是理性、延时、思考、概率的。在漫长的进化中,为了趋利避害,我们的系统1被锻造的无比强大,能够在遇见危险的第一时间产生反应,这一特性的延续,让我们即便成为现代人之后,系统1仍然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而系统2则怠惰、懒散,能不动脑则不动脑的。


系统1导致了我们对风险的极度厌恶,因为在丛林法则中,能够躲避风险是活下来的第一要诀。同时,系统1让我们不会依照概率办事,就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统计学家,也会被系统1所迷惑,去选择概率上并不占优势但感情上倾向的一方。系统1让我们能够叙事化任何看似无关的事件,让其产生因果关系(所谓《基业长青》中的大企业成长史、事后诸葛亮、盘后分析、证券分析师选择黑马标的认为是目前白马股的翻版),然而却忽视了运气与发生的概率(这一点塔勒布与卡内曼是相互欣赏的)

 

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以心理学家之传统经济学家所不齿的身份,力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自此,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概念的现实偏差开始为普罗大众所认可。2008年,在我给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立正大学教授林康史做博士课程翻译的时候,林康史在第一堂课就给经济学的博士们出了丹尼尔卡内曼的经典问题:

问题1A)5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有50%的概率得到1000万;

        B)100%的概率得到500万。

问题2A)50%的概率什么也不损失,有50%的概率损失1000万;

        B)100%的概率损失500万。

如果根据理性人的假设,在期望一致的情况下,损失的效用应该相同。问题1与问题2AB选项期望一致,本应有同样的效用。然而,也许你也一样,在场的博士们对于问题1,都选择了B,而对于问题2,都选择了A


这种传统经济期望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甚至被卡内曼戏称为被传统经济学家当成特例的大脑决策机制,体现了人类对于确定性损失的极度厌恶,和对确定性收益的强大需求。对于确定性收益的需求,就是卡内曼和阿莫斯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中的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


而相反,在不确定性的损失和确定性损失之间,人们会倾向于不确定性的损失,比如有大概率会输掉官司的被告,如果原告提供了私了的解决方案,被告并不见得会领情,因为确定性的损失(私了)造成的不快会强于不确定性的损失(上法庭大概率输掉官司)。对于确定性损失的厌恶程度,会超过对确定性收益的需求程度。因此,棘轮效应永远会比收入增长更刺激人的神经。这就是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


 

卡内曼的另一个成就,则是孤立效应(Isolation Effect),也就是在不同前景中,我们会孤立每一个前景的共有部分。即便对于训练有素的统计学家而言,条件概率也常常被忽略。试想,在世界杯8强球队刚确定,被问到各球队的夺冠概率时,我们很可能让我们的选择最终大于100%,如被问到阿根廷,认为阿根廷夺冠概率30%,被问到巴西,认为40%,被问到德国,认为40%,但8支球队的获胜概率之和应该是100%才符合逻辑。孤立效应会导致当一个前景的描述方法会改变个人决策者决策的变化。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心理学最新成果,卡内曼对于人类决策中的盲点娓娓道来,并竭尽所能地解释了这些原因。在股市中,投资者的偏见不仅存在,而且会更为根深蒂固。过度自信是投资者的普遍问题,在浩瀚股海中,被认为是牛股的总会比牛股实际的数量多;略微盈利便抛售、越亏越买也反过来证明了对确定性收益的偏好和确定性损失厌恶情绪;对于某一次买卖我们容易犯系统1的错误,然而在投资的长河中,有涨有跌总会存在,把时间拉长,意识到这一次的交易只会是那么多交易中的一次(打破孤立效应),对于股票的买卖会更有参考意义。


P.S. 我在台北诚品书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翻译版,是在2013年初。Thinking Fast and Slow被翻译为《快思慢想》,彼时我认为这个翻译非常美,文笔也远甚于中信的翻译文体。然而不久后,就知道了繁体版译者洪兰翻译错漏多产生退书潮的消息。于是还是老老实实入了中信的版本,翻译腔虽多,但对于译作,忠实原文永远比主观创造更为重要。


P.S.再P.S.本书的实在写的过于冗长了,作者为了举例无所不用其极,看到中途真的手想释卷。。。(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