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赔付是个好业务,但还需再努力
(2013-08-12 11:25:39)
标签:
it百度互联网360 |
分类: 互联网 |
如果是后者,对于搜索引擎而言,赔付业务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几大难点:
除了给用户更方便的赔付服务外,赔付的联动机制也很重要。
保险业务得以顺利运行,很重要的就是它有相关的流程、制度以及法规支持。三甲医院、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的协作,《保险法》的支持。两家搜索引擎仅百度与中消协、司法部等权威部门有联动,360则没有明朗的相关联动部门。另外,整个赔付过程还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第三方关联机构,例如购物赔付过程的电商网站、银行、公安部门。
2、赔付业务成本太高,可持续性有待论证
假设接下来赔付业务在网民中进一步渗透,扩大十倍,并且搜索引擎结果的问题率保持不变,意味着搜索引擎每个月的赔付支出可能达到千万级别,一年就将产生上亿的巨款。这还是保守估计。我相信百度既然敢承诺,想必是敢兑现的。不过BAT虽是互联网大公司,百度这“全赔”业务的花销也不禁让人捏把汗。为了消费者满意,不惜一切代价啊。
其实类似的金融机构有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每年会支出大笔理赔金,但保险业务赚的是概率。用户花“小钱”积累“大钱”,分担风险。但搜索引擎是免费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是依靠后向广告。因此,搜索的“赔付”是“稳赔不赚”的。不过,后期百度如果真联动消协、公安等机构找这些不良商户追债成功,后向收入可以弥补倒可以实现平衡。这也会敦促搜索引擎通过技术手段和管控措施,确保搜索结果的真实性。
在淘宝推出运费险后,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做“骗保师”。所谓骗保师,按照虎嗅作者“鹏程刘沙”的解释是:利用淘宝相关规则,骗取“运费险”差价的人群。“保”就是指运费险;淘宝相关规则就是指“七天无理由退货”。骗子在淘宝店中购买商品,并购买运费险,收到后使用七天无理由规则进行退货,退货后赚取发货快递费和保险公司赔付的运费险中间的差价。
如果规则不完美,就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就算规则考虑周全可,环境在变,规则还得不断更新。现在百度和360搜索需要考虑的是,搜索赔付规则是否有漏洞?是否会掉进“职业搜索赔付骗保师”的陷阱?
4、大胆地革自己的命,也许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搜索是百度的立身之本,这点毫无疑问。因此,怎样提升夯实都不为过。互联网信息海量且良莠不齐,网络陷阱花招频出,即使是老网民,一不小心也容易被鹰啄了眼。百度是国内搜索引擎市场毋庸置疑的老大,即便如此,百度为了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放心搜索,还是不断在革自己的命。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百度一方面针对虚假不良信息进行打击,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审核、删除假网站,一方面也联合众多权威机构不断优化搜索信息。
笔者猜测,网民权益保障计划升级,固然有和对手博弈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还是在夯实搜索结果的安全成果。此前有可靠消息称,计划启动前,百度跟司法部中调协、中消协等多个职能部门已经进行过多轮讨论和精密评估,并且专门组建了团队来负责,绝不是权宜之计。保障计划升级后,用户使用任何浏览器、无论是否安装安全软件、点击推广链接还是搜索结果,均可获得全额赔付。看起来百度还是比较稳扎稳打的作风,小到60块的电影票,大到家电、汽车这种大宗商品,都将一一兑现赔付。26万傻老板案例引发的眼球效应固然炫目,但自己有毛线关系啊?老百姓要的还是这种能兑现承诺的安心保障吧。
无需否认,搜索引擎的多元化竞争已经开始,产品+服务双核驱动的互联网时代也已到来。互联网产品免费,但服务质量依然有保障,互联网公司还会想方设法来讨好用户。搜索引擎赔付业务是值得肯定的,但要普及到更多的用户,仍然需要完善许多环节。
革命尚未成功,百度们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