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雪珥:跨越历史的宿命

标签:
改革国运1909近代史晚清文化雪珥杂谈中国近代史 |
分类: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
雪珥:跨越历史的宿命
《北京晨报》2010年3月7日 作者/陈辉
《国运1909》,实在不是个火爆的书名,将它与《万历十五年》参照来读,你会发现,两者有太多相似之处。除去逻辑脉络的近似之外,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历史曾在一个低层次上循环:各式各样的精英风起云涌,凭着几乎相同的借口,采取几乎相同的手法,却走在完全相反的道路上,他们在彼此的仇恨中,互相消耗着……
精英们苦撑危局,而岸上的人骂声一片,可当他们也步入深水区时,他们又立刻成了他人嘲骂的对象。
无数的新药方在空中飘扬,然而,它们所遮盖的,却只有两个字:利益。为了利益,人们不惜党同伐异,一次次超越底线。于是,历史成了一堂生动的流氓课:只要你入局,无论怎样奋斗,最终都无法逃脱被妖魔化的命运。
一切都是被动式,一切无从改变。
1909年,或者曾是一次机遇,然而,在无休止的零和博弈中,历史驶入了弯道。这究竟是谁的责任?是游戏规则?是文化?还是我们自己?
百年易过,但激荡与辛酸的历程,我们收获了什么?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国运1909》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因为写作它的人充满沧桑:有过漫长的愤青岁月,当过官,经过商,撒过谎,受过左与右不同意见的折腾,如今,他天天在打孕妇的主意——开了一家孕装厂。无聊的小生意与有聊的历史写作,这就是雪珥,他的MSN头像是一把古剑,因为他的笔名,太多男人给他发来求爱电邮,于是,剑在雪珥这里,从杀人工具蜕变成性别识别的标志。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像许多不甘寂寞的小人物一样,雪珥的人生充满纠结。16岁时,作为省级三好学生,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回想在北京的日子,他的感觉是“自由”——可以到各大学去听课,上课反而不用考勤,从那时起,他喜欢上了历史。
大三在宁波实习,一顿招待宴震惊了他,“太豪华了。”多年以后,雪珥仍感慨万分。毕业后,在杭州当公务员,月薪76元,凭借在大学里恶补的英文,雪珥靠翻译赚点外快,有时收入竟能超过工资的10倍。在单位,年年受表扬,却年年被同事厌恶,雪珥迷茫了。
以后,转去经商,在一个地产项目中,股东间的纠纷,酿成大案,无聊中的雪珥开始写财经评论,居然成了“财经专栏作家”,并因此拿到“技术移民”的资格。在澳大利亚,雪珥白天用英文做生意,晚上用中文写作,几乎是误打误撞,他翻开了国外的史料,由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方式。
从“忽悠”开始历史创作
雪珥最初专攻南宋史,2006年,他开玩笑在网上写了《秦桧遗嘱被发现》的博文,在遗嘱中,他模仿秦桧的语气,自称与岳飞是哥们儿,一切阴谋缘于不得已。该文被平媒评为“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没人注意到遗嘱“出土”与“壶侑”,那是“忽悠”的谐音。
“编辑们并不傻,他们只是偷懒。”忽悠让雪珥看到,历史原来如此有吸引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关注的年代从南宋直插清末。
2009年,媒体找他开专栏,定下跨越百年的选题,雪珥切开了1909这个历史断面,令他震惊的是,这个似乎并不特殊的年代,蕴含着近代史的重大契机,太多的可能从这里开始。1909,仿佛是大河的源头,放入一粒石子,就会改变它的流向。
袁世凯、胡雪岩、唐绍仪、张之洞、康有为、善耆、……他们都在这一年中粉墨登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主张惊人一致:强国。
仅有愿望是不够的
然而,问题是他们谁获成功了?
雪珥的幸运在于,他有太多的视角来看历史,曾经学生的幼稚,曾经公务员的努力,曾经商人的经营,曾经海外的旁观,最终他看到的是一个死结:民意绑架了权力,台上的永远挨骂,台下的永远正确。
每一次为民请命,每一次痛斥腐败的背后,都暗含了一个主题:如果我来干,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然而,真的如此吗?
不断颠沛与易手,历史并没呈现出“换手如换刀”效应,相反,在折腾中,国家越来越艰难,陷入了更大的悲剧中。回首曾经,除了制造出大批名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之外,还有什么?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个人品质所决定的?
每个人都有责任
“没有任何一种体制、一种文化、一种弊病是无端地被某种力量强加的,它一定来自一片肥沃的土壤。”土壤是什么?雪珥的声音振聋发聩:“就是你、我、他。”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第一次见面时,李鸿章密奏称伊藤有经国之才,日本必将崛起。10年后,两人再度见面时,已是《马关条约》谈判现场,回首各自持国的艰难,伊藤坦承,李鸿章如在日本,定会有更大的成绩。
伊藤说的也许是客套话,也许是真实看法,这并不重要,因为历史无法假设,但翻开当时人们假爱国之名,对“洋务”连篇累牍的抨击时,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感慨?该有怎样的感悟?正义曾如此被借用、被玩弄,最终成了民族自救的阻力,对此,我们又能说些什么?
悄然间,雪珥已出了3本书。用雪珥的说法,没有哪本书,能真正指点未来,但“千万别因为没照到镜子,就以为自己居然不是猪八戒”。单凭这句话,《国运1909》就绝对值得一读。
原文链接: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0-03/07/content_12454.htm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荣登"新浪中国好书榜"总榜第六,雪珥/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购买《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请点此进入当当网、卓越网
http://s14/middle/630e8a77g7dfc20a8312d&69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