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第二课,GNH和你的“幸福”感

标签:
不丹幸福感积极心理学领袖心理学国民幸福总值 |
http://s10/middle/630d887ax93a80cc31f29&690
2006年,哈佛大学开设塔尔博士的课程《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被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2009年,就在全世界为GDP你追我赶的时候,喜马拉雅山中的小国不丹推行GNH(国民幸福总值,Gross
不丹认为:如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危机、贫富差距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也就是说,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人却没有相应的感到幸福。
信息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曾经让人们沉浸在物质带来的方便快捷之中,而忽略了内心对于真实“幸福感”的追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逐渐开始重视“幸福”所带来的益处:对于个人,幸福是安全感是归属感,让人从内心涌动出对生命的珍爱和体验;对于社会,个人的幸福感提高,犯罪率下降、社会安定、人们总体工作压力降低;对于国家更是如此,国民的幸福指数增加,国家同样也能体会到“幸福”。
而对于个人增加幸福感的方式方法,哈佛积极心理学与不丹研究院的观点不谋而合:把每天做的事情、花的时间,带来的内心感受全部记录下来。有了这样一份清单,你能很清晰的看到,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了哪些事情是拥有幸福感的,又有哪些事,是不得不做但是并不是那么有价值的,看了这一份清单,你对于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你可以坚定的对一些事说“不”,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值得的事情中。
一对年轻夫妇,刚刚结婚经济条件不太好,可是两个人每天晚上回家相互倾诉、相互鼓励,彼此的“幸福感”很高;可是几年过去了,夫妻两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忙,钱赚的越来越多,可拥有的幸福感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这并不是表示,幸福感和经济是相互对立的,我们从小受到过太多“非此即彼”的教育观念,这样的观念会使我们思维有太大的局限。可是,更多的人会认为经济是幸福的基石,而事实证明,对未来生活的经济担忧是现代人产生焦虑的来源,使我们不得不去相信,似乎幸福和经济密切相关,然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往往是两者的关系负相关的多于正相关的。
曾经看到一本书上做的研究,国外的百万富翁和街头的乞丐,感知幸福的比例差不多。
所以,关于幸福和经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不好也许会带来幸福感的缺失,但是,拥有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拥有幸福感。
可见,金钱也许能带来幸福,但是,拥有幸福感的条件还包括很多很多,例如:感恩、同情、坦率、健康、宁静、生活方式、品质、你对内心感觉的感知度……等等等等。
那么,让我们立刻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检验一下你的幸福指数吧:
(所有题目的答案为:“是”、“不确定”、“否”。)
1.*当我老了以后发现事情似乎要比原先想象得好。
2.*与我所认识的多数人相比,我更好地把握了生活中的机遇。
3.
4.
5.我的生活原本应该更好些。
6.*即使能改变自己的过去,我也不愿有所改变。
7.我所做的事多半是令人厌烦和单调乏味的。
8.*我估计最近能遇到一些有趣的和令人愉快的事。
9.*我现在做的事和以前做的事一样有趣。
10.我感到老了、有些累了。
11.*回首往事,我相当满足。
12.与其它同龄人相比,我曾做出过较多愚蠢的决定。
13.*现在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14.*我感到自己确实上了年纪,但我并不为此而烦恼。
15.*与其它同龄人相比,我的外表较年轻。
16.*我已经为一个月甚至一年后该做的事制订了计划。
17.与其它人相比,我惨遭失败的次数太多了。
18.*我在生活中得到了相当多我所期望的东西。
19.不管人们怎样说,许多普通人是越过越糟,而不是越过越好了。
20.*我现在和年轻时一样幸福。
计分方法:带*号的题目,如果答“是”,计2分;“不确定”计1分;“否”计0分。
参考答案:0——7分:在生活中你无法获得幸福感,你需要立刻行动,找个思想成熟的人或心理专家为自己把脉,调整生活方式。
8——15分:你的生活幸福感比较差,这让你容易情绪低落,你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的观念,
16——34分:你的生活状态一般,有喜有忧的日子使得你和多数人一样。
35——40分:你有相当高的生活满意度指数,你的心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