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也局限了

(2009-12-24 22:33: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长与自我否定

贝贝 23:01:04
我觉得八十年代以前的人 生活是为了工作 八十年代以后的人工作是为了生活
贝贝 23:02:24
这个人就是 自己完全没任何私人事情 也没兴趣爱好 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业务
九命猫雪乃 23:02:47
其实也是为了以后的生活
 
贝贝 23:02:59
我们公司很多中层都是这样
九命猫雪乃 23:03:27
是啊,上有老下有小,也是生活逼迫的
 
贝贝 23:03:54
但是他们的生活没有其他内容 
九命猫雪乃 23:04:14
因为要工作挣钱啊

贝贝 23:04:46
有老有小也可以有爱好的啊 挣钱也可以有私人生活啊
贝贝 23:05:21
我觉得是社会问题 时代的原因
九命猫雪乃 23:05:45
其实我们的父母为了养我们也很少有自己的空间了
 
贝贝 23:05:56

九命猫雪乃 23:06:07
可是,你觉得这有错么?
 
九命猫雪乃 23:06:30
他们也是选择了一件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事
 
贝贝 23:06:48
没错啊 没什么有错 时代是没办法选择的
贝贝 23:07:43
我只是说 生活没必要一定要只有工作 起码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更多选择
九命猫雪乃 23:07:55
其实我觉得,选择也很少
 
九命猫雪乃 23:08:08
当我没钱的时候,我觉得我真的没有什么选择
 
贝贝 23:08:39
我也想有钱…
九命猫雪乃 23:09:53
我觉得现在有时候所谓的业余爱好生活是自欺欺人有点,是由于我的劳动价值没有办法兑现成理想的货币价值所以拿这个时间来满足爱好。
 
贝贝 23:10:32
你的爱好没带来任何好处吗
九命猫雪乃 23:11:18
我不知道你如何定义爱好
 
九命猫雪乃 23:11:35
我觉得大部分爱好是为放松而已
 
贝贝 23:11:48
哦…
贝贝 23:12:06
那是一方面
贝贝 23:12:41
也许我的意思有理想的职业在里面
九命猫雪乃 23:13:08
所以你并不是对“工作”不满意,而是对你目前的工作不满意
 
九命猫雪乃 23:13:41
所以你觉得别人也不该花那么多精力
 
九命猫雪乃 23:13:56
可是,对于他来说,可能真的融入了他的爱好和志趣
 
九命猫雪乃 23:14:23
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欢工作这个过程,喜欢创造价值
 
九命猫雪乃 23:14:47
这些人确实更多时候被称为工作狂
 
贝贝 23:15:49
恩 对
贝贝 23:16:00
你说的是这个意思
贝贝 23:16:11
我也局限了
贝贝 23:16:37
为自己的不喜欢找了个合理化的借口
九命猫雪乃 23:17:13
正常。只是我觉得你既然都待不了多久了,看开点,不用生气
 
贝贝 23:17:58
唉 可能被念烦了
贝贝 23:18:19
他念的和我的打算背道而驰
贝贝 23:18:35
所以就烦了
九命猫雪乃 23:19:28
不用在意了
 
贝贝 23:19:59

贝贝 23:20:14
想想也能理解
九命猫雪乃 23:21:22
我今天问白熊那个大学同学,他在香港工作什么感觉,他只说了两个字:很累。
 
贝贝 23:21:37

九命猫雪乃 23:22:35
我想享受是每个人的天性,不用学,所以那些很拼命的人应该不是真的只会拼命,只是没有别的办法
 
贝贝 23:23:53
恩是的
贝贝 23:24:31
我最近受李子勋的后现代理论很影响
贝贝 23:24:57
他很提倡的生活方式
贝贝 23:25:41
但是忘了每个人都需要选择对自己好的方向
贝贝 23:26:10
这点每个人都不同 无论选择的是什么
九命猫雪乃 23:28:56
他说的还是简单了点,人的社会关系和角色是复杂的,那个“好的方向”有时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这是昨天晚上和大猫的对话。我说,我也局限了,我反省。冷静下来想,某些东西因为情绪存在里面,就自然会去寻找“合理化解释”,借以证明“我”是对的,而“你”是错的。其实不然,很多事情不分对或者错,也不分好或者不好,仅仅是每个人站在每个人的角度看事情,看见的只是事情的某个侧面罢了。

    在心灵安全岛写回信,虽然只有一小段时间,可足以让我养成了万事都要分析一番的习惯,听一句话,看一件事,条件反射一样首先找出局限性信念,再分析一番,是什么样的信念使人有这样的想法、行动、快乐、痛苦……

    可是我承认潜意识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有一定意义的,毕竟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仙,好吧,局限一次又何妨。生长在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环境,信念也不是完全和这些没有关系。只是选择怎么样对自己来说更好,并不存在怎么样是对是错。

    有时候想起来我自己会有些害怕,这种局限的深层次含义实际上是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他身上有的我没有,或者他身上有的我也有,但这种品质又是我极端憎恨的,又或者是他的方式因为和我的完全不同,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成功的,但是,我仍没有走到那一步。我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尝试让其成为我谋生的手段,其实,就像大猫说的,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是一样的。是的,这个一样,让我极其难受。

 

    以下是李子勋的一篇文章,我承认我受他影响很深:

    心理学家要想做好,我们要跟你们学,我们要坐下来跟你们平起平坐,研究1985年以后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我经常说,我们应该跟80后的人学习怎么生活。我们不应该把焦虑传给他们,让他们恨不得找不着工作就去自杀。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意识,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成为垃圾。
    但是这个年代不是这样的,这个年代每个人都以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谁说没有工作就是耻辱。为什么这一批孩子跟我们有同样的焦虑呢?这让我觉得是不是我们这代人干了什么错误的事呢,才让他们这么痛苦。他们的生活是充满着娱乐和游戏化的,他们是在当下社会的生活,充满着创意的、自在的思想。所以我希望老师们能多跟你们做朋友,多听听你们内心的想法。

 

    其实他谈的是焦虑,生存焦虑是负面的,可赚钱是正面的。并没有说赚钱一定会和生存焦虑有关,可是生存焦虑一定会和赚钱有关,和理想的职业无关。如果能够赚适当的钱,从事理想的职业,那么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生活了,他还包括精神的自由、思想的提升……

    哦……我理想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