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友晚辈小聚,席间成为古典音乐“传教士”,有后背感兴趣,很高兴。写下一段“传教”广告: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进入古典音乐,我觉得就是不知不觉的事,没有经验可谈。
刘雪枫总结得很到位:先听再学,先爱再懂。刘雪枫北大毕业,改行做了音乐杂志编辑,成为“大咖”级人物。除了爱好,更多是勤奋积累,真是见证了那句话: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就是看有多少爱和热情,付出多少努力和辛劳。
古典音乐之“海”到底有多大?“500年,3000首”。
我学习古典音乐5年,过了“盲人摸象”阶段,感觉就是“一条腿迈进了门槛”,其路仍漫漫。
2018年开始用两年的时间,阅读了20本古典音乐的相关书籍,另外还有《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傅雷家书》,这两部书也是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推荐阅读书目。我的这种学习,没有任何计划,也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去书店见到与古典音乐有关的书就拿下,有个别的书读起来很晦涩,但坚持读下来,就是认为“开卷必有益”。
聆听古典音乐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学习后方知其不易。音乐的物理基础是声学,符合科学规律的和声很神奇;各种乐器有自己的独特音色,认识它们需要训练;音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曲式、规模、结构,这些既是技术的也是文化的演进;一首曲子可听的东西有很多,主题、动机、旋律、和声、反复、变奏、调性……
正因为有难度,才有挑战,也才有兴趣持续学习,提升。
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台湾古典音乐教育水平高,在B站上有讲座,刘岠渭、杨照、彭广林、焦元溥都值得听,侧重点和角度都不一样。
推荐先听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聆听音乐》,有配套的书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