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2022-04-22 15:01:40)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关于“于阗画派”,在2002年前只见于古代画论中的评价和宋人的临本,但却没有真迹存世。这是因为于阗画派的作品基本是壁画,随着寺庙建筑颓圮倾倒或毁于战火,失落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古于阗(现今的新疆策勒地区),2000年发现的达玛沟佛教遗址中,经考古专家的辛勤努力,终于有幸可以亲睹到于阗画派的真迹。这些画作属早期于阗画派,比成熟期的于阗画派要早五、六百年。

古于阗地处丝绸之路南路上,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通道,是佛教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不同人种,不同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于阗画派依托佛教,融合了犍陀罗艺术与中土文化艺术。

线条是于阗画派的显著特色,尤其后人多有传扬的“曹衣出水”、“屈铁盘丝”线描手法与中原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吴道子的“兰叶描”形成并行之势。

所谓“曹衣出水”来自于希腊的“湿水衣褶”,是指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盛期的古典雕刻风格,它来自于希腊雕刻家对人体与垂悬衣褶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屈铁盘丝”描为尉迟乙僧所独创,“力度”是其关键,既有“刀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的磅礴蓄势张力,又有“锥划沙”的中锋禀持沉力。“锥划沙”一词,为中国画传统技法中对用笔功力的一种形容,也是中锋用笔的一种比喻。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沉寂千年的“于阗画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