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课题 |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通过对各种有关“任务驱动教学”资料的阅读,在这里我简单谈谈我对其的理解: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创建教学情境设立任务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目标任务而获取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任务”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培养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习惯。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过程: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学习效果评价。
1、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那么“任务驱动教学”将无法成功展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呢?创设的情境应该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有关,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
2、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关键就是“任务”,因为它将决定学生将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所以应该选择和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提出的任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学内容融入一个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自觉地支探求知识,去获取运用知识。
3、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任务可以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完成,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各抒己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想法,学习他人的长处。
4、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机会,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当前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风格的学生组成的集体中,可以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教师也可从学生的一些创意作品中得到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