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教父”林文英

(2012-03-07 09:35:49)
标签:

杂谈

分类: 采访

他来自台湾,他曾经是台湾寿险业的传奇。现在,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保险业界的各个舞台上,向更多的人宣扬着何为“终生拼搏”。他用实际行动在诉说着一种理念,一种坚持。他就是被台湾被称为“保险教父”的林文英。

 

在台湾寿险业,他被称为教父。

林文英,自1974年进入南山人寿(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友邦人寿AIA在台湾的分公司),从寿险业务员、外勤业务经理开始,一路晋升为业务总监、副总、资深副总、执行副总,1994年升任南山人寿总经理,成为台湾外商寿险公司第一位本土的总经理,同时也是美国国际集团在台湾本土培养的第一位总经理。而在林文英之前,南山人寿的总经理向来都由美国总公司海外委派,只有林文英是以寿险外勤业务员的身份,依靠业务做得出色,战功彪炳,用20年时间逐步登上总经理宝座的。

林文英刚刚从事保险时,南山人寿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当时国泰和星光两家寿险龙头占据了台湾寿险市场份额的90%以上。既然不能做最大的,那么就争做最好的。于是他针对保险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的情况,对公司制度进行改革,采取考核聘用的模式招收营销员。那时候台湾的行业法规中没有要求保险从业人员需要考核才能从事保险销售,他自己要求招收业务员必须考核通过,不及格就不签约。由于从业人员的质量越来越高,南山人寿的信誉度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排队来考试进入公司,而此时别家的公司依然停留在骗业务员来从事保险销售的层次。在他接任总经理后的3年内,就把南山人寿新契约的保费收入由台湾排名第三升到第二,并能在强敌环伺、挖角盛行的环境下,保持公司不受影响,每年仍能维持20%—30%的高增长。

功名只是一时的,作为台湾寿险界的一座丰碑,林文英和寿险一起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这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我讲课时告诉每一个人,我所从事的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事业。我认为保险营销不应该只停留在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层次,我们做的是一份保障,更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

 

他用三本书诠释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每个人的人生总是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低谷有高潮,跌宕起伏,谱写成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林文英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三本书进行诠释。

《好好活一下》是他任南山人寿的总经理时写的一本书,他认为一个人好好活下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这个人要有一份工作,能保证现在自己的一日三餐,这停留在生存的基础上;第二个层面是这个人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不仅现在的问题解决了,还可以有钱给自己未来做准备,到自己80岁的时候如果生病了也能接受良好的治疗,这是生活的层面;第三个层面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充满磨难的,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目标,利用这短暂的一生去奋斗。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虽然生命的长度无法改变,但是生命的宽度却得到无限的拓宽,人生变得精彩和丰富起来,这是精神追求的层面。

第二本书叫《寻找生命的机会》,林文英认为:有生命就有机会,除非你自己设限,不然你的成就无限。他说:“我直到现在还在一直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培养人、努力的演讲教育人,因为我知道,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他获得了台湾保险业的最高殊荣“保险终身贡献奖”,他的生命在延续,他也在继续为这个领域做着贡献。

第三本书叫《三赢的人生》。三赢中第一赢指要赢得收入,即要做一份赚钱的工作;第二赢指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第三赢指喜欢并爱上自己所选择的工作,所选择的人生。人活着总是从基层的需求开始的,如同建筑高楼大厦,不打地基无论建的再高也容易坍塌。一个人只有能够赚到很多钱,才能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之后考虑其他,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多伟大,他将会更加的喜欢这份工作,进而变成热衷。试想,做一个既能赚到钱又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又能交到很多朋友,具备了以上三点,这个工作怎么会不让人喜欢,不让人热衷。保险,就是这样一份工作。

 

保险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功德

林文英说:“生活告诉我们,你的人生都很精彩,很丰富,可是你不能保证你走的时候就没有缺憾。如果此时的你只有三十四岁,那么你将没有随便离去的资格,因为你还有家人和孩子。如果你想安心好好拼搏,年轻时候就一定要买保险,因为保险是我们生活的过渡。什么时候离去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这是老天决定的,而能不能在离去的时候有所遗留却是我们能够选择的。责任,在于,我在的时候能爱你,我不在的时候还能继续爱你。活着能给予,死了也能给予。这才是真正的爱和责任。”

保险是一种责任和爱,在我在的时候,更在我不在的时候。

林文英始终觉得,从事保险是一件很积功德的事情,他曾经讲过两个小故事来诠释他对于保险很积功德的看法。

第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牧师死后上天堂与圣彼得直接的对话。

一个牧师死后上天堂,他来到天堂门口时遇到看守门户的圣彼得。圣彼得告诉他天堂以及满员了,他不能够再进入天堂。牧师问到:“为什么满员了?这些人都是来自哪里?”圣彼得说:“你们在凡间每天都祈祷推荐大量的人来到天堂,所以天堂满员了。” 牧师很纳闷:“那这些人既然是我推荐进入天堂的,身为牧师的我更应该有资格进入天堂啊。”圣彼得说:“你错了,你要知道虽然你为这个人祈祷,将这个人送上了天堂,可是他的老婆和孩子却依然留在世间接受苦难,他们没有人照顾,忍受地狱般的生活。他的老婆为了养活孩子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病死了,他的孩子最终被迫无奈也送进了孤儿院。所以你的工作只做了一半,你使一个人上了天堂,却让剩下的人下了地狱。所以你进不了天堂。”牧师说:“可是我也没办法啊,后面的工作该由谁来做呢?”圣彼得说:“后面一半的工作是保险公司的人做的。他们不仅在生前给予人保障,在人死去后也给他的家人保障,他们可以上天堂。同样的,从事与保险相关工作的人也可以上天堂,因为他们对社会是有巨大贡献的人。”牧师说:“我懂了,如果下辈子,我一定选择做牧师的同时从事保险事业,使遭遇不幸的人上天堂的同时,也使得他的家人有良好的保障。”

第二个例子是他在山东济南演讲的时候,引用的论语中的一段话来诠释保险。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林文英说,从保险的角度讲,如果当时有保险的话,子路的车如果撞坏了肯定是由保险公司来赔付的,所以不存在抱怨和责怪朋友。而保险的管理层天天告诉自己的恰恰是“营销员的失败是自己的失败,营销员的成功是营销员本身的努力。”这与颜渊所说的不夸耀自己长处和功劳是非常吻合的。最后孔子希望实现的目标就是保险的所正在做的:保险可以使得老年人有养老金,得到安逸的生活,使得少年人在失去庇护后也能够得到关怀。保险天天讲的诚信原则,跟客户换位思考,跟客户做朋友,其实就是“朋友信之”最好的诠释。

林文英风趣的说:“综观上述,孔子如果所处的时代有大学,大学又有保险系的话,那么孔老夫子大学的第一志愿一定是保险系。我们很荣幸跨越了时间的尺度从事孔圣人所想从事的工作。”

 

他愿终生拼搏,做一只不落的海鸥

林文英用“终生拼搏”作为从事保险的座右铭,他在到处宣扬一种叫做“贡献”的理念。

他曾举过一个例子来比喻自己:一只海鸥一定要飞的快才能捕捉到食物的,它一直振翅飞翔,而后急速的掠过水面捕捉食物,直到有一天它掉下来,因为那时这只海鸥老了。可是,掉下来的不一定都是老去的海鸥,年轻的海鸥如果没有经验,如果自大也会掉下来。同样,如果这只海鸥老了,但是很健康,它没有“高血压”,没有“冠心病”,那么它依然是可以继续飞翔的,哪怕是飞慢一点,也是可以做一只终生飞翔的海鸥。

那么,让我们祝愿这只“老海鸥”能够继续自己的天空之旅展翅翱翔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