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法而行,用真情续写友谊乐章
(2011-07-14 01:37: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毕业20年 |
缘法而行,用真情续写友谊乐章
2005年9月24日至25日,华政1985届毕业20周年纪念中的返校聚会活动在上海隆重举行。至此,历时一年有余的多项纪念项目基本完成,纪念活动的帷幕徐徐落下。然而,延续和深化了的友谊之门重新开启,再也无法关闭;绵延20年的友谊之火再次点燃,燃烧在同学的眼角和眉梢;悠长的友谊之曲余音袅袅,使同学的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纪念活动成为大家终身难忘的经历和回味无穷的情感体验。有言为证:“一个成功上市的项目,一次精彩绝伦的演出,一套推陈出新的创意。现在,纪念活动已经结束,久别相聚又要分手,相互思念将成习惯。一种重温回忆的美丽将渐渐消退,一种感激过去的美妙渐渐低调,一种展望未来的美好将渐渐生成!可能有些感慨,可能有些失落,可能有些伤感!应珍藏,为珍贵,要珍惜,请珍重!”(刘桂明2005年9月26日9:43手机短信)
一.
Ø
Ø
Ø
Ø
Ø
有关“五个一工程”之说的版本并不一致,如果把一本通迅录、一次募捐活动、一场纪念酒会、一次法学论坛、一回上海游、一支纪念歌曲等等都算上,早就是“十个一工程”了。
二.
第一个外地报到者为江西周立、北京孙茂利和安徽的邓小红同学(22日晚20时)(对此可能有争议:赖莉同学18日已到上海,吴萍、吴格、吕莹等同学22日也已到达,还有王志安同学,呵呵);第一个本地报到者为陈小勇同学(23日中午12:00);最为有趣的是江西萍乡四位男同学都是携夫人同行,结伴同行最多的是江西南昌同学,一行20人,在列车上就已激动难眠;最后一个报到的是身负25日上午“法学论坛”的演讲任务、来自重庆的许明月同学(24日晚23时);路途最远的国内为刘宁之同学,来自新疆石河子市;国外最远的为金晓燕同学,24日上午九时自瑞士抵沪。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旅居境外参加聚会的同学大都是专程回国,其心诚和情真在聚会活动中随时随处可见。
许多同学因公务缠身,无法与会。除表示深深的遗憾之外,均以电话、短信、邮件或通过同学带话等方式向全体同学带来了良好的祝愿。其中有,已购票又不得不临时退票的张益华、王国宾、江涛;有身在香港讲学的姚辉;有远在西藏带队考察的宋健;有在内蒙古草原出差的王春水;有在台湾公干的刘惠兰;有被组织安排去井冈山培训的苏晓宏;有去井冈山采风的黄嬿和有采访任务的王晓芬,有远在加拿大遥致问候的谢闻、阚涵;有丈夫已返校,自己不得不委屈负责“守家”的张红霄,毕惜茜;有已出版书籍成为“国礼”、表示将向同学们赠送最近新书的朱建华;还有临时有事的张亮、易剑锋、蔡健、王睿、李德文、吴一丁、王建芹,孙永全、孙立平、仇剑、郭世专、黄文、朱云生、钱翠华;当然,也有身体不适,不方便出行的几位同学······等等
☆
☆ “1985届专柜”之捐赠图书活动。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并将在华政图书馆设立1985届专柜是本次纪念活动的项目之一。本次返校活动前后,有付革、陆剑锋、陈慧谷、刘桂明、郑强、蒋玉琪、金福海、屠天峰、黄绮、眭鸿明、林新森、王惠、吕莹、袁春、王志安、朱芒、胡玉鸿、苏晓宏、陈笑影等19人向学校捐赠图书50余种,共600余册,其中,付革同学捐书近400册(这些有“份量”的书籍在运送时曾压弯了陈伟同学小车的后梁),陆剑锋、蒋玉琪各捐书40余册。上述图书除部分转赠同学外,均在扉页上盖有“纪念华东政法学院1985届毕业20周年赠书于华政图书馆”之印章,业已于会后向华政图书馆办理了交接。(赠送书目清单见附件)
☆
☆
☆
三. 纪念大会回放:美的历程
位于华政四号楼对面的交谊楼是上海解放时第一座被用作解放军首脑机关的建筑。亦属于圣约翰老屋之一:褚红小砖、青色瓦当、宽木飞檐、外开长窗,风格亦中亦西。1985届在校时尚为“回归”华政。前几年收回后已整修一新,现设成若干大小会议室(厅)。纪念大会在二楼能容纳400人的报告厅举行。
走进交谊楼,拾级而上,推开厚重的木门,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的报告厅宽敞明亮,白壁、挂墨绿窗帘,方格柳木饰顶、嵌灯,周边为阁楼式回廊,场内一袭深红软垫翻椅,简约而庄重,朴素而高雅。主席台内框已布置为整幅红色喷绘背景墙板,鲜艳夺目,墙板左右两边分别为华政新校区图书馆钟楼和老校区1985届同学当年在韬奋楼前合影的黑白叠影,左上为吴冠军同学题写的本次活动的主题词“缘法而行”,横贯中央的为白色黑体大字“华政1985届毕业29周年纪念大会”,大字下面写有“1985----2005”。
下午1:45,纪念大会主席台两侧的投影屏上放映着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1985届在校时的老照片,在《1985届毕业20周年之歌》的背景音乐中,四位年轻的华政学弟和学妹首先登场,饱含深情和激情,朗诵着:
同样的大地同样的天
同一种光荣在昨天与今天绵延
同一个梦想在你我之间相连
同样的诺言同样的笑靥
挥手之间,我们已经相隔多少年
梦回昨夜,我们已经呼唤多少遍
模糊的容颜近在眼前
遥远的记忆远在天边
公平正义的追求从来不曾改变
依法治国的理想靠我们肩并肩
纪念大会开始。
全场一片宁静和期待,戏称在大学时几乎从未在众人面前说过话的刘桂明同学终于在众人的注视下走上主席台,一展其20年“由内而外”变迁的丰采,以沉稳、大气、幽默、流畅的风范,自如而灵活的指挥了这台从未进行“合练”“彩排”、需要演绎同学友谊并彰显人性之美的“演出”,堪称精彩!
杨正鸣同学带着前一天晚刚由出访美国归来的风尘代表筹委会欢迎各地同学重返华政园,并衷心感谢为此次活动作出贡献的各位同学;陈慧谷同学以其略带疲惫的神情和略有沙哑的嗓音告诉大家他作为活动策划人的快乐和20年后再次担负此任的愿望;华政党委书记杜子淳第一个在主席台上的喷绘背景墙上签名后豪情满怀的向大家讲述了华政的希望和未来;苏惠渔教授代表1985届任课教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全场听众,大家仿佛回到了从前的课堂;代表年级办老师讲话的刘正浩老师,现在担任研究生教育院总支书记,他一丝不苟得工作作风保持至今,以事先准备好的一首诗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激动。
《缘法而行》一书首发暨赠书仪式开始,扼要陈述了成书经过后,郑强同学热情邀请图书出版的资助人代表周传有同学,论文作者代表王志安、龚培华等同学一同向华政图书馆常永平副馆长赠书。常老师感言:这是我收到的华政毕业生最有分量的书。周传有同学则表示,愿支持1985届同学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
让我背负起行李再一次沉重地凝望
当钟声敲起,
伴着我的脚步嵌住时光
踏着深沉的旋律,
划过叶脉般的校园小路。。。
我们要去远方!
......
当年去了远方、如今重又聚首的各地同学纷纷登台亮相:汤兵生同学那平时看不见的深沉、袁忠民同学那平时常见的有条不紊、姚国斌同学代表“首都人民”的慰问、孙茂利同学被突然点将上台后感慨万千的长篇大论、余永东同学对儿子个儿高可弥补自己不足的自豪、陈明添同学对福建所有同学的如数家珍、黄明平同学对自身作为英俊小生的自信、吴靖同学的侃侃而谈与慷慨激昂、徐胜平同学邀请大家赴赣走走的情真意切、刘国林同学盛邀大家观看十届全运会的幽默表态,一个个口吐花莲,一个个激情四溢,台上台下欢笑一片,同学间浓浓的情谊在迅速蔓延、弥散……,以校友会的形式促进、服务、延展这份友情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受筹委会委托,刘桂明同学向大家简要介绍了“1985届校友会章程”起草过程,宣读了经筹委会与各地临时召集人磋商所形成的校友会临时组织机构人员名单。杨正鸣、魏旋君、周传有被委以重任,担任总召集人。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章程的赞同和对校友会临时机构人员的认可。
身为“联络员”之一的陈敏涛同学走上主席台,“意外地”取代了专司朗诵之职的学生,以缓慢地语速诵读着:
默默地走过沉默凝结的情感
我抖落一身从北国飘来的雪花
揉搓着僵冷的思绪
去写一思暖意,给春天!
……
随之,投影屏上又“意外地”出现了诗作的手迹,会场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陈敏涛告诉大家,这是刊登在1985年6月《华政报》上的一首诗,题为“春天来了”,诗作者、来自“北国”,呼唤春天的韩义良同学已不幸去世多年,而手迹则是其毕业前向《华政报》的投稿。“我们不想、也不能回避,1985届已有七名同学永远不能来到这里,与我们相聚和欢笑,他们更不能尽其作为儿子或女儿、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的责任;还有十多位同学则长期病休在家或卧病在床,生活也极为困难,对此,我们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一声动情地问话拨动了会场上同学的心弦,在听着刘国林同学叙述马理同学去世后江苏同学如何对其儿子进行关照和呵护、黄淑彬同学哽咽地告诉大家谢清华同学2004年不幸遇难及其清贫的家境时,会场的空气似乎已经凝固,使人难以喘息,许多同学已是泪眼模糊。擦拭着眼睛,抹去不知不觉已经流下的泪水,同学们以掌声通过了代表着责任和承诺的《华政1985届扶助互济通则》。而现场募捐的倡议甫一提出,两只写有“捐款”字样的小纸箱便在同学的手中迅速传递着,一份份爱心和友情被投进了捐款箱,诠释着场内正在播放的歌曲“爱的奉献”、“祝你平安”和“祈祷”。不一会儿,募捐结束(会后统计收到捐款4030元,所有款项已转交8位患病同学或家属),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 感谢与感激:以1985届全体的名义
本次各项纪念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及若干具体事务还有赖于 1985届同学之外的许多华政师长、校友及单位同事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对他们的这份感谢与感激是不可遗忘和不可或缺的,他们是:
曹建明学长
杜子淳书记
何勤华院长
王立民副院长、童西荣副院长、顾功耘副院长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当然,需要感谢的可能还有筹委会成员的家属们,他或她甚至还有小他或小她也自告奋勇参与了策划、分享了快乐、受尽了感染。
五、余响不绝:相约在网上
★本次活动经费之来源及使用。本次纪念活动得到广大同学的热情资助。其中,周传有同学资助30万元,蔡锦云同学资助现金1万元(另有项目资助),唐丽子、虞平、郑强同学各资助5千元。本次同学返校报到时现场交纳款项为102250元,上述合计为427250元。本次活动所有项目支出为345000余元,余款为82000余元。(见附件)
余款存应培礼同学处,将根据本会章程的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
★华政1985届校友会已经成立,总召集人、各地召集人及联络员将根据“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为广大同学提供服务,使校友会成为联络同学、汇集信息、开展校友互助及其他活动的纽带。欢迎大家踊跃加入到“联络员”队伍,担当“义工”,成为这支NGO组织的一员。(临时机构人员名单见附件)
★9月24日上午,民法三班同学在吴哨华、江怀玉同学倡议下,为生病住院治疗的陈金龙同学捐款,并于当日前往医院,送去了捐款和同学们的慰问。9月25日,山东同学在吴靖、丁信贤同学为烟台患病的张海熙同学捐款,款项已由张有凤同学转交。
★9月底,已有刘铮然和何文龙同学在网易免费相册设置了网页。大家均可上网浏览并上传自己从前及本次活动中的照片。
刘铮然同学网页,上163网站,点击“免费相册”,用户名“huazheng888”,密码123456。(含59car上的照片)
何文龙同学网页,上163网站,点击“免费相册”,用户名“13622223986”,密码123456。(已有1000余张,含部分老照片)
上述密码请不要修改,以方便维护。
★本次活动录像正在编辑过程中,待完成后发送各位同学。
★拟编印1985届毕业20周年纪念册,此项工作仍由刘桂明同学负责,请各位同学献计献策,予以大力支持。
★未被领取的集体照存华政苏晓宏同学处,尚未取到的同学可联系苏晓宏同学,也可以登陆“何文龙”相册,下载后自行冲印。
★尚有少量纪念品、通讯录及书报资料,未能与会领取的,可与华政应培礼同学联系。
★1985届校友会将设立专门网站,今后有关通告、通讯录修改、信息交流、照片欣赏将通过网上进行。此项工作由王健健同学着手筹备,请同学们静候,期待着虚拟空间彼此相会。
***********************************************************
余秋雨先生曾云:我泱泱中华文明之传承与不灭,在于自古迄今可识别、可阅读的汉文字记载。以大见小,吾人以为,毕业纪念活动所生发之同学友情、人生感悟和群体意识大部分将源于可资追忆的图书、报纸及种种文字或图片作为载体进行的传承、延续和升华。当时间流驶、空间位移、激情平息时,相信镌刻在华政松江校区那花岗石上的“缘法而行”会永久地印在1985届同学的心间。远远超出毕业纪念活动意义本身的“缘法而行”所传达的意蕴和意境-----珍惜真情、爱心奉献、尊师重德、人文关怀和法律人之路的启示和激励,会令不仅仅是1985届华政人在路过石刻时驻足片刻、凝神瞬间、心有所动、情有所系!
附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