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十九世纪,一个生活在幼发拉底河下游的游牧部落——希伯来人,在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进入迦南地区,在这个被他们称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定居下来,并延续出一段4000多年的文明……
在前往死海的路上,一束阳光穿过云层照在路上,一辆轿车驶向光的中心。在我看来,这画面就像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缩影,国土面积不大,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这里,心,回到这片阳光下的土地……

一周前,我有幸加入一个行走以色列的团队,与术术、大鸟kiki、源形毕露、梅婷、陈非、陈岩、小郑、江俊民一行九人走进以色列。
以色列国土可以分为海岸平原、中部丘陵、东部裂谷和南部沙漠和北部高地。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北部是高原地带,加利利湖位于那里,南部的内盖夫沙漠与埃及西奈半岛相连,东部是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犹太人先祖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由于天灾与战乱,犹太人曾在埃及旅居数年,约在公元前13世纪离开埃及迁回到迦南,公元前十世纪,在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公元前一世纪末由希律王加以扩建,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家园,流散在世界各地。
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遭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随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等国向以色列宣战,以色列独立战争在建国当日开始。最终,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联军部队,稳固了犹太人自己的国家。
十七日凌晨,我们乘坐的以航航班降落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大鸟kiki发现自己的眼镜不知掉在了哪,几位以色列大叔、大妈挨个翻座位帮着找,最后还是一位大妈在后一排的座位下发现了眼镜。热情——是我对以色列人的第一印象……

迷糊了两小时后,走上酒店房间的阳台,地中海尽在眼前,风浪前,一只小猎犬在海浪前追逐海鸥嬉戏……

特拉维夫滨临东地中海,市区面积51.76平方公里,是该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带,也是以色列的经济枢纽。特拉维夫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春天的小丘,那鸿·索科洛夫在将西奥多·赫茨尔的著作《新故土》书名翻译成希伯来语时,特意使用“特拉维夫”这个名称,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象征,隐喻国家有复国的希望……
特拉维夫街头,安静的早餐小店,和谐社会……
一位老者走过摆有《阿富汗女孩》的照片店……
便宜服装摊,对于消费水平颇高的特拉维夫来说,这里是淘便宜服装的好地方……

背着相机的游客与背着枪的士兵……

特拉维夫街头涂鸦很多,虽说明令禁止,但依旧有人乐此不疲,为这座大都市留下多元化的印记……

街头书店——《2012的世界》,有我……

中午,接待我们的以色列外交官GUY带大家到特拉维夫靠近雅法的一家传统以色列小饭馆吃饭,传统的以色列美食……

饭罢出门,遭遇狂风暴雨,梅婷、术术、小郑和小江大鸟kiki艰难前行,两把伞最后被刮成碎片,还是小江的反光板更好用。拍了段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71448127-1661496042.html
顶着风雨,我们来到以色列著名音乐人David家里聊天、唱歌。David歌声悠扬,同时也擅长用画笔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没有了风雨中的狼狈,屋内一片祥和……
晚上,卡梅尔剧院,热闹的场景让我吃惊,原本以为人艺的话剧艺术氛围已经很好了,现在看来,我不过是井底之蛙……
在北京曾看过这个剧院的作品《安魂曲》,当时就很震撼,这次有幸再看一出关于希特勒年轻时代的舞台剧,照片里右二的演员出演希特勒。虽说时差让我在看演出时一度“点头”,但依旧能感受到强大的舞台气场,随时被揪醒。我很感慨以色列人的淡然,面对曾经给自己民族带来无限悲哀的那个人物,没有唾骂鄙视,只是略微调侃……
十八日清晨,风依旧没停……
一位不畏风浪的冲浪者……
一位犀利有型的流浪者……
这是我用手机拍的最满意的一张照片……

大风里,我们无法进入内盖夫沙漠,只好直接前往死海,去感受曾经语文课本里的那片神奇水域,虽说天气较冷,但我决定必须下水漂一会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