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清晨,沂蒙山下野竹旺村三组地头上,一处近二百米深的机井完成施工,地下水随着钻杆喷涌而出,周边的麦地、果园乘机先是一通“豪饮”。机井边,来自四川的老常和另三位同乡收拾装备,他们将进入沂蒙山,继续进行支援山东抗旱打井的工作。

“5.12地震之后,山东人民倾尽全力支援四川灾区的救灾与重建,虽然我们家没招灾,但这份情意我也一样感受得到。”机井旁干裂的地头边,老常聊起此行的感受,眼前这口井在一天前就已出水,但由于地表以下二十多米的浅层碎石较多,为保证今后水井不被堵塞,必须将二十多米长的保护管打入地下,直至岩层。虽说这项工作费时费力,但考虑不给当地居民们今后用水造成堵塞隐患,大家还是全力打好每一口井,不追求数量,必须先保证质量。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安排部署,四川地矿局与山东地矿局等部门协同配合,调集潜孔锤钻机约145台(套)抽调施工人员550名、专业技术人员390人,先期集结的第一批140名工程技术人员在临沂、济宁等地,开展勘探工作。

每天清晨七点,老常和他的工友们就开工打井。

打井开工,村民们围在附近期盼尽快能见到地下水。

沂南县禾庄村,160多米深处的地下水沿着钻杆喷涌而出。随后,队长邵长超带着弟兄们转战蒲旺镇,继续打井工作。

由于地下岩层结构较为复杂,技术人员随时观察从地下带出的碎石状况。

马牧池乡王家安子村,村民力所能及的帮打井队搭手干活。

来自四川的老宋坐在小窝棚边喝水休息。到了晚上,一位村民将住在这里帮打井队看设备。

正午时分,打井点附近的一位农户家中,主人为远道来的四川打井队队员准备好丰盛的午饭。在山东抗旱打井期间,他们吃住都在当地农户家里。

沂蒙山地区,二百眼机井将在一个月内完工,如今开工一周时间已过,联合打井队已完成打井五十余眼,这些机井将在抗旱保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临走之时,王素珍老人家的母羊下了三只小羊,也许这是好兆头……

如今一场甘露已降临齐鲁大地,不知这能否缓解当地的干旱状况。非常希望能够彻底缓解,这样也许就能促使当地领导改变思路——少打几口井。毕竟地下水资源极其有限,过度开发无非等于饮鸩止渴,抗旱保农业与长远保护地下水资源相比孰重孰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