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三孔游(5)

(2010-11-11 06:26:48)
标签:

旅游

【原创】三孔游(5)

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其后代继承人都被称之为“衍圣公”。孔府是孔庙的西邻,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要进孔府,必经过孔府大门,即第一道门。该门座北朝南,堂皇威严,始建于明代中叶。门上悬挂着“圣府”二字,为蓝底金字。两侧明柱挂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兴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两边置石狮、下马石各一对。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西为赉奏厅,专司门房,专司京差,东房为催征粮草、站堂、拘捕、监押佃户等事之处,故又称“四路常催”。

【原创】三孔游(5)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占地200多亩,有楼轩厅堂463间,院落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有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有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外辖和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往后住宅,最后是孔府花园。孔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内宅则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是衍圣公全家活动的地方,至今仍可看到七十六代衍圣公和目前在台湾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当年的豪华摆设以及生活用品。
【原创】三孔游(5)
孔子嫡孙们一向以“礼门义路家规矩”相标榜,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建筑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设计遵循礼教与宗法原则,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成三路布局。中路为孔氏宗子衍圣公所后,东路一贯堂为次子所居,居中为尊。 体现了宗子的尊贵地位和宗子与非宗子等级与地位的差别。中路官衙、内宅界限分明,体现了男女授受不亲,内处有别。轴线上,正房与厢房,中门与边门,体现了主人与下人的尊卑差别。建筑物的名字也打着儒家思想的印记,“一贯堂”、“忠恕堂”、“安怀堂”等既赞扬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又显示孔子嫡孙努力仿效的决心,“东学”、“西学”,既赞扬孔子创学设教的功绩,又表明孔子嫡孙继承诗礼传家、好学重教传统的态度。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
【原创】三孔游(5)
孔府是我国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府内收藏着大批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为“商周十器”,亦叫“十供”,原为清宫所收藏青铜礼器,是清高宗于1771年赏赐给孔府的。“鎏金千佛曲阜塔”亦为孔府所藏珍品,此塔为唐代所制。其他还有明清几代数以千计的衣、冠、袍、履及名人字画、雕刻等,其中又以元代的“七梁冠”为国内仅有。
【原创】三孔游(5)
孔府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孔府中亦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著名画家周之冕、高其佩、郑板桥的绘画作品;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的书法手迹;宋、元、明各时期的雕版印刷珍品、善本书籍,以及精致的玉雕、木雕、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等,供游人参观鉴赏。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也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
【原创】三孔游(5)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原创】三孔游(5)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
【原创】三孔游(5)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原创】三孔游(5)
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厅堂5间,进深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原创】三孔游(5)

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原创】三孔游(5)


【原创】三孔游(5)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原创】三孔游(5)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原创】三孔游(5)

【原创】三孔游(5)

穿过前上房,过一道低矮的小门,便进入了前堂楼院。院内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静雅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原创】三孔游(5)

【原创】三孔游(5)

【原创】三孔游(5)
拍摄时间:2010 8 4


历史上的今天:

1971年11月11日 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是当代世界上最广泛、最主要的世界组织,它是当今世界人民表达各种意志、愿望与要求的讲坛,世界各国可以在那里对涉及到人类前途的所有问题发表意见。自成立以来,联合国对世界上某些重大问题的解决起了积极作用。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1971年11月11日,在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我国代表团抵达纽约,正式出席联大第26届会议。

  当中国代表团走进联合国大厦会议厅时,全场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许多代表拥上前来同我国代表握手,57国代表在会上致了欢迎词,由于时间不允许,有的代表只好作了书面发言,这些代表的发言热情洋溢,感人至深,原定半天就结束的大会,延长到六个小时。

  乔冠华团长登上讲台,全面阐述了我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希望《联合国宪章》精神得到真正贯彻,宣布中国将同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共同努力。他的讲话,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外国代表再次来到中国代表团席前,握手祝贺。

  由于中国代表团做了大量的工作,世界广大人民和绝大多数国家开始了解、同情、支持中国并与中国加强了合作,这一切推动着国际局势不断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