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第一丛林——重建中的宿城法起寺
标签:
海岛连云连云港宿城淮海第一丛林法起寺重建 |
分类: 图说连云港 |




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寺院始建于汉代,如从“楚王崇佛”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创建之初,西域康居国僧人在此翻译经典、弘法布道。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康居神僧会尊者(康僧会)来此挂锡,并留“饮泉留仙”石刻为记。康僧会成为法起寺历史上第一位过化高僧。


宋元期间,法起寺最为兴盛。明代名儒顾乾在其《云台山三十六景———山寺晨钟》中写道:“法起寺在宿城山中,自汉创建,丛林极盛。晨钟暮鼓,清音远闻,为清修胜地”,并有诗为赞:“古寺晨钟起,朝来次第鸣;数声残月落,一径好风清;过涧游鱼听,径林宿鸟惊,寥寥万籁静,入耳动遐情”。

清代法起寺的规模达24进院落,僧众达300多人,建有大殿、中殿、天王殿、净土阁、弥勒殿、藏经楼、法堂、方丈、祖堂、仓库及寮房200余间,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四方信众自陆路与水路争相前来,并为之形成了一条“烧香河”,河名沿用至今。


法起寺之所以成为佛教名刹的原因之一,还因为早在宋元时代就确立了曹洞正宗的传承体系。曹洞宗为禅宗的五个宗派之一,讲求“佛在性中”。到清嘉庆年间,曹洞法脉已在法起寺传至第35世,素有“寺风正派,不二法门,有德者居之”之说。
令人扼腕的是,法起寺这座千年古刹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毁于日寇飞机所扔的炸弹。
法起寺现已建成山门、斋堂院落一座、禅堂及客房院落一座,圆通殿已经于2011年1月16日封顶。该寺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能够初步满足信众的修学与生活需求。其他的主体建筑将在后续的建设当中完成,计有:大雄宝殿、药师殿、上客堂、藏经楼等,尚需十方大众踊跃布施,共襄盛举,以一时一世之力,成千秋万世之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