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
(2023-11-17 16:32:15)分类: 金石书画 |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183种著述
[飘逸轩案]
平生以秦汉碑刻为志业,忽廿年矣。初以《石刻史料新编》为门径,后撰《中国书法论稿》,深入无人之境,已超《新编》十倍百倍,斩获益多,而著述益严。
近日董理汉碑文献,粗得百种,集为一编,共享学林艺林。此编主要收汉碑研究之专著,一般不收论文、纯图版者,另汉画像以图像为主,将另拟篇章阐述,亦不在此列。飘逸轩主人二二三年十一月九日记
今日又辑得三十种,凡百三十。十日补记
又得汉碑文献二十种,凡百五十。并录篇名十三。十二月二十七日又记
又得三十余种,凡百八十三。二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记
一、证经篇(5种)
皮锡瑞《汉碑引经考》《汉碑引纬考》
朱百度《汉碑征经》
王仁俊《汉碑征经补》
淳于鸿恩《汉碑经义辑略》
龚橙《汉碑用经传异字》
[飘逸轩案]碑证经史,素为学者尊崇。唯碑以证史者众,证经者寡,是以证经尤为难得,故列开篇,以示庄重。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二)
二、石经篇(31种)
王昶《石经残字》(收入《金石萃编》)
翁方纲《汉石经残字考》
瞿中溶《汉石经考异补正》
马国翰《石经鲁诗》
孔广牧《汉石经残字证异》
冯登府《汉石经考异》(收入《石经补考》)
陈宗彝《熹平石经残字》
罗振玉《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后有续编、三编、四编、增订本等多种)
文素松《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记》
张国淦《汉石经碑图》
阿维越致《汉石经残字》
关葆谦《汉熹平石经残字谱》
方若《旧雨楼汉石经残石记》
马衡《汉石经集存》《从实验上窥见汉石经之一斑》
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目》《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目二编》
吴宝炜《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目三编》
万中立藏《汉熹平石经遗字》
万斯同《汉魏石经考》
刘传莹《汉魏石经考》
吴维孝(吴峻甫)《新出汉魏石经考》
屈万里《汉魏石经残字叙》《汉魏石经残字校录》《汉魏石经残字》《汉石经尚书残字集证》《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5种)
王献唐《汉魏石经残字》《汉魏石经残字校录》(屈万里校录)
魏秀仁《熹平石经遗文考》《洛阳汉魏石经考》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三)
三、图文篇(4种)
《两汉全书》第35册《两汉石刻文献》(506种)
《汉碑全集》6册(285种)
《汉碑残石五十品》
宫衍兴《济宁全汉碑》
四、碑目篇(10种)
万承纪《百汉碑研斋缩摹汉刻目》(附《文选楼缩刻嵩山阙十五石》)
张穆《汉石存佚表》
王懿荣《汉石存目》
罗振玉《重订汉石存目》
孙诒让《汉石记目录》
华人德《两汉刻石文字目录》
胡海帆《秦汉刻石文字要目》
《汉代石刻画象拓本目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总目提要·西汉刻石》(37种)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总目提要·东汉刻石》(775种+51种)
[飘逸轩案]汉碑目录,以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总目提要》著录为全备。或问汉碑知多少者,可告之863种,则差错无多矣。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四)
五、汉隶篇(22种)
娄机《汉隶字源》
宋佚名《汉隶分韵》
钟浩《汉隶分韵增》
文征明《汉隶韵要》
尹彭寿《汉隶辨体》
甘扬声《汉隶异同》
王念孙《汉隶拾遗》
杨锡观《汉隶偏旁点考题词》
邓少琴《益都汉隶集录》
鞠履厚《汉隶辨异歌》
胡义赞《汉隶考》
龚橙《汉隶记误》
王琛《汉隶今存录》
葛小冲《汉隶与小篆的构形比较》
洪适《隶释》《隶续》
刘球《隶韵》
顾南原《隶辨》
项怀述《隶法汇纂》
翟云升《隶篇》《隶篇续》《隶篇再续》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五)
六、汉碑篇(21种)
孟庆云《红藕斋汉碑集跋》
万承纪《百汉碑砚》
桂馥《汉碑题跋》
魏源《汉碑跋》
吴云《两罍轩校汉碑录》
马邦玉《汉碑录文》
钱泳《汉碑大观》
张祖翼《汉碑范》
张清藻《汉碑集联》
龚橙《汉碑文考释》
俞樾《读汉碑》
哦松簃主人《汉名碑考略》(附《汉代年号考》)
《敦好斋藏汉碑题跋辑略》
吴闿生《汉碑文范》
高文《汉碑集释》
何如月《汉碑文学研究》
《汉碑研究》(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编)
施永安《汉碑读析》
冯守人《汉碑新篇》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
滕西奇《隶书写法与汉碑注释》(收录16种碑文)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六)
七、汉石篇(10种)
翁方纲《两汉金石记》
黄公渚《两汉金石文选评注》
孟定生《两汉残石编》
温忠翰《两汉石续》
龚橙《汉石录文补遗》
刘宝楠《汉石例》
刘鹗《汉石刻考》
蒋伯斧《双唐碑馆汉石刻录文》
王攸《汉石字存》
张孝达《友古楼汉石纪存》
八、碑额篇(4种)
何澂《思古斋双钩汉碑篆额》
孙伯涛《两汉刻石碑额》
陈星平《东汉碑额书法艺术研究》
杨频《碑额志盖书法百品》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七)
九、碑字篇(20种)
陈士元《汉碑用字》
蒋和《汉碑隶体举要》
汪鋆《汉碑奇字考略》
张延焕《汉碑古字通训》
王立军《汉碑文字通释》
宗鸣安《汉代文字考释与欣赏》
何林英《两汉碑刻隶书字体研究》
张站立《两汉石刻隶书形变研究》
丛彩云《两汉碑刻中的篆隶研究》
于彦磊《两汉石刻文字研究》
刘志生《东汉碑刻词汇研究》《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董宪臣《东汉碑刻异体字研究》
陈淑梅《东汉碑隶构形系统研究》
吕志峰《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
沈宝春《东汉到晋买地券文字研究》
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
刘昭瑞《汉魏石刻文字系年》
张再兴《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附东汉石刻)
《汉碑书法字典》(湖北美术出版社)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八)
十、名品篇(22种)
《雅安汉代石刻精品》
《雅安新出汉碑二种》(何君阁道碑、赵仪碑)
《昌乐县汉代石刻》
《石门:汉中文化遗产研究》(2005-2009)
《汉三颂专辑》(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
何宝善《汉郭有道碑考》
阮 元《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
秦更年《汉延熹西岳华山碑续考》
施安昌《汉华山碑题跋年表》
赵振华《洛阳东汉黄肠石题铭研究》
《霍去病墓石刻》(陕西博物馆)
叶志诜《刘熊碑残字》(附翁方纲释文)
顾燮光《汉刘熊碑考》
《汉刘熊碑》
西泠印社《三老碑汇考》
许梿《古均阁宝刻录》(宋拓夏承碑)
辛德勇《发现燕然山铭》
杜香文《元氏封龙山汉碑群体研究》
李子儒《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
杨龙石《汉四皓石刻题跋集录》
宫衍兴、田立振《汉任城王墓刻石精选》
吴云《汉东海庙碑残字》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九)
十一、汉魏晋唐篇(18种)
谢道承《汉魏碑刻纪存》
万经《汉魏碑考》
庄棫《汉魏碑全文》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刻本)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稿本)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2008年)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修订本](2021年)
刘秀梅《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语素研究》
黄金明《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
叶程义《汉魏石刻文学考释》
吴镐《汉魏六朝志墓金石例》(附《唐人志墓诸例》)
赵万里《汉魏六朝冢墓遗文图录》
李富孙《汉魏六朝墓铭纂例》
王陶庐《汉魏六朝砖文》
罗振玉《汉晋石刻墨影》
柯昌泗《汉晋石刻略录》
吴文溥《汉唐石刻目录》
李慧、王晓勇《唐碑汉刻的文化视野》
飘逸轩珍藏汉碑研究著述183种(十)
十二、秦汉篇(12种)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1册《战国秦汉》
《中国书法全集》第7-8册《秦汉刻石卷》(荣宝斋1993.3)
《中国书法全集》第7-8册《秦汉刻石卷》(荣宝斋2009.5)
《山东石刻分类全集》第1卷《秦汉碑刻》(79种)
《山东秦汉碑刻》(39种)
牟房《佛金山馆秦汉碑跋》(董井辑)
容媛《秦汉石刻题跋辑录》(2册359种)
李志贤《秦汉碑刻校勘图鉴》
李樯《秦汉刻石选译》
袁维春《秦汉碑述》
张忠炜《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藏秦汉碑拓撷英》
任平《说隶:秦汉隶书研究》
十三、日本篇(3种)
永田英正《汉代石刻概说》
永田英正《汉代石刻集成》
《汉碑集成》(日本同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