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一种重生的力量——读翟永旭作品集《有我美梦作伴》有感

标签:
娱乐 |
分类: 穷娃号外 |
梦,是一种重生的力量
——读翟永旭作品集《有我美梦作伴》有感
说起翟永旭,我觉得我有两处对不住翟兄。
一是在2009年的三清山笔会之后,老家远在河北邯郸的他随我来到我读书的地方——南昌,说好了要去滕王阁,可终究天不作美,赶上了连阴天,又是晚上六点多抵昌,就这么一个计划好的美梦破碎了,翟兄只得转车石家庄。第二件事则是翟兄的必生之作《有我美梦作伴》的出版,欣闻翟兄将集子献于大众,我倍感欣喜,因为我懂他这个做了20余年的梦,一个坎坷而又易碎的梦,被倔强的老翟,一点一滴的织成花儿,织成一种感动。集子出来后不久,他来京取书,也是来看我,而我作为东道主,却又限于工作,没能陪他在北京转转,他踌躇两日,只得反转石家庄。
与这个表面冷漠、内心狂热的男人认识已经两年多了,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他的倔强与孤独。他的生活便是一个故事,包括他的工作与婚姻,都是一个故事,正是他汇整成了一个旁人望尘莫及的《美梦》。
翻过《美梦》的目录,我有些不想去看,又是一个杂集子啊,是一个东拼西凑的文集吗?一些毫不相关的部分靠着毫不相关的小标题串联着。我无所欲望地翻着集子。嘿,有意思,我就读了起来。他的文章不长,大多是千字文,有的是百字文,但讲得东西却很饱满,这倒是很符合他这个人的品性——实在。再读其他的文章,他的原形便暴露了:《十字路口》的人生踌躇不定;《思念》里的茫然与痛苦;《为爱活着》的激情与信念。这恰恰诠释了这么一个内心狂躁的汉子。我一直认为这个人是我父辈那代的,我曾经断定老翟的思想鄙陋,认识粗浅,生活中充满抱怨,不读则以,一读则惊。集子里有他《感悟奥运》的神情,让见过他的人仿佛看到了那张紧缩眉头的脸,对奥运那种独特的神往,这恰恰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对《无价之宝》的恐惧与排斥;《套路》的熟悉与窘态,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鞋》。这些都让我原以为他很可悲的世界,显得格外起敬。不是心态束缚了这个人的生活状态,而是这个活生生的生活状态束缚了他的心态。如果我是他,我想,我不一定能做到他的高度。他是个多么抱怨生活的人啊,而他却一直在温和的生活着。
令我不禁起敬的还有一个,他涉猎的方面广。他的人生阅历真的很好,我佩服不得。一个看上去与世界与现代化与新时事脱轨的人,却在密切关注着这些东西。他在关注《奥运在七夕附近开幕》;他在赏玩《清明的火》;而他的心却一直锁在《春风吹过的变电站》。作为一个上世纪出生的接近中年的人身上,哪里来的这些个热情?我当时嘲笑他,都是生活所迫,没想到,老翟这次打的是持久战,是心态战,令我膛目结舌。
有人说,读一本书,便能读懂这个人。我读了翟兄的这本书,却一直没能读懂这个人,说他倔强与孤独又显得有些偏颇。犹如他在《美梦》的后面几章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世界,他那张紧绷的脸里却写满了幽默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夏天里的寒号鸟》,还有那只《跑进变电站的狗》,更有意思的是那匹《尾巴往上翘的狼》,让我不禁对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而又哭笑不得,感觉翟兄像个孩子。后面的越显得有意思,倒是看出来他的几分幽默色彩。
有人说,要想当个好作家,首先得是个疯子。而翟永旭却是个疯子堆里的正常人,他像正常人一样斤斤计较,像正常人一样抱怨社会,像正常人一样期待爱和完美,像正常人一样播种希望,像正常人一样,却写出了一本不平凡的作品。《美梦》其实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是生活在最基层的劳动人民中那个对生活抱有很多幻想的人的一个梦想,一个被众人都不看好的小丑,却用他弱而无光的心灯点亮了他所崇尚的梦想。这种艰辛,是很少大众劳生能体现得到的,这种坚信,也是很少芸芸众生能敢于去坚守的。
梦,是一种重生的力量,我只想说祝福老翟,祝福有梦的人,祝福《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