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读”出一个好宝贝》上市啦
标签:
读出一个好宝贝上市 |
分类: 早期阅读那些事儿 |
新作《“读”出一个好宝贝》上市啦
新作《“读出一个好宝贝”》终于上市了,因为很多朋友都在关心地询问,虽然我自己还没有看到样书,但忍不住发文告知一下呵,顺便感恩大家的厚爱和编辑的劳动,希望这本书能像我期待的那样,能带给您丰满的收获。
2012年,我曾在编辑好友小许的邀请下,写了一本口袋书《“小书虫”是怎样炼成的——儿童早期阅读那些事儿》,但由于“口袋书”的字数容量有限,只有4万字左右,很多心得没法尽情分享,这本“口袋书”出版之后,经读者口口相传,购买或阅读这本读物的家长也越来越越多,很多家长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找到我的博客或微博,跟我进一步交流陪读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得我在这个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深入思考,随着认知的进一步丰富,我有了将《小书虫》丰富成一本专著的想法,希望呈现在您面前的这10万字的思考成果能给您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目
附二:妈妈和桐桐喜欢的200本童书
后 记
不知不觉,养女已九年有余。这九年多,其实也是陪读的九年多,从当初的亲子共读到现在陪她自主阅读,粗略算算,读过的书,至少得有5000多本了,相当一部分绘本,读过还不只一遍,最多者,读了估计得有20遍!
阅读不仅让女儿在各方面得到了让人惊喜的成长,也让我个人得到了专业的成长。起初,由于陪读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由地对这个领域多了一些思考(感恩我既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背景,让我的思考多了一些专业的底蕴)。然后,由思考到分享,由分享到答疑,由答疑到更自觉地学习本领域的经典,对这个领域的认知也在逐渐加深。于是,一篇篇博文、一篇篇约稿乃至口袋书《“小书虫”是怎样炼成的》,逐渐从笔下流淌出来,专业自信在慢慢增加,对这个领域的情结也在日渐浓厚。
因为爱,所以热衷分享与推广,经常读我博客和微博的朋友会知道,关于早期阅读的文字,是我近年来分享的重点之一,其实博客、微博、杂志约稿甚至专栏、口袋书,只是我分享的一部分渠道,除此之外,这些年,其实我还受邀做了一些答疑和讲座,包括在新浪微访谈、育儿网等知名网站的专题答疑,以及给给早教中心、幼儿园、图书馆、通用汽车上海总部、IBM上海分公司、泰克科技中国、“2014年首届学生“身•心•学”健康管理论坛“等现场讲座和“长沙九州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组织的线上讲座等。我原本是很发憷讲座的人,因为我口头表达能力远远弱于思考和文字能力,然而,这个领域,却是一个例外,接到邀请的我通常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准备出想讲的东西,且没大焦虑和紧张,其实背后的原因,只有我知道,那就是我要讲的东西,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信口拈来,自然无需恐慌。
大约前年,在好友珊珊妈的推荐下,我还成了“阅读越精彩”的志愿者,主要承担关于早期阅读和绘本选购知识的讲座任务,上海很大,有时候做讲座需要跑到很远的郊区,甚至用放弃周末的部分休息时间,但我一直乐在其中,因为这个领域的分享让我那么快乐。
做让自己快乐的事,不会觉得累,早期阅读领域于我,就是如此。几乎每天早晨,洗刷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做早餐,而是打开微博记录陪桐桐读过的书,晚上回家有时间写东西时,把这个领域的心得整理成博文或写相关的约稿也是乐此不疲的安排。及时记录与分享的欲望甚至排挤了写书稿的时间,以至于这本策划已久的书稿,写写停停,拖了近三年的时间。
不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虽然书稿的战线拉的很长,让一些约书稿的编辑等的很急,对于内容质量的提升,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近三年的时间,足以让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和思考更加深化,经验更为丰富,而且,陪女儿桐桐读的书或者自己主动去读的绘本也越来越多,这让我对适龄读物的推荐,有了更广泛的根基。我相信,这部书稿,现在才呈现在您面前要比前几年丰满的多。
虽然书稿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它的诞生,却其实凝聚着许多人的支持与智慧,让我禁不住至少对这些人说声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女儿,是她对早期阅读那种本能的好感,激励着我去努力营造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去想办法选购适合不同“阅龄”的童书,去直面阅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有机会经历每天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光……
感谢那些经常读我博客的父母朋友们,是你们信任的邮件和留言,让我在交流中丰富着自己的感悟,延伸着思维的触角。
感谢上海少儿图书馆、区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我们无法把桐桐喜欢的所有童书都买回来,是你们提供的免费资源和优质服务,让我和桐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童书。
感谢《Enbaby恩比育儿》杂志的前主编好友殷姿,在保罗先生应少儿出版社之邀来上海时,给我提供了当特约记者的机会,让我得以有机会与大师面对面交流。保罗先生那些睿智的话语,从很多角度激励了我的思考。除此之外,殷姿就早期阅读的约稿以及讲座机会的推荐,也让我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
感恩珊珊妈和阅读越精彩志愿者组织提供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成为早期阅读推广队伍的一员,我十分珍惜这份承担。
感恩怀特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张先勇先生邀请我去IBM上海分公司做讲座,让我在这个高层次的学习型组织里有了分享早期阅读的经历,并由此更添了自信。
感恩绘画治疗领域的恩师严虎先生邀请我去长沙做相关的讲座,那一次,我第一次面对200多名相对专业的听众,最终的胜任让我为自己骄傲。
感恩《启蒙》《你好,宝贝》等杂志给我提供早期阅读类的供稿机会,让我的相关思考在每个月都有所长进。
最后,却不是最不重要的,感谢那些童书的作者们,是你们用智慧和爱心奉献出的作品,让我对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谢早期阅读领域的吉姆·崔利斯先生(美)、松居直先生(日)、黄迺毓女士(中国台湾)、保冬妮女士、阿甲先生、王甘女士、郝广才先生等先行探索者,是你们对这个领域的思考,给我提供了巨人的肩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