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时候,闭嘴才是更好的陪伴

(2014-06-02 07:23:49)
标签:

家长要学会闭嘴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有时候,闭嘴才是更好的陪伴

 

妈妈给桐桐倒茶,用的是品茶的小杯子,桐桐很享受那种精致的感觉,小口慢品,品完一杯再跟妈妈要一杯,喝的很开心.

 

爸爸看见了,很不感冒,觉得这样用小杯子喝水喝不多,开始施教:用这种小杯子你能喝进去多少东西,像爸爸一样,放在大杯子里,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去不好吗?!………

 

转而又嫌妈妈给她的杯子太小,没法让孩子咕咚咕咚畅饮,用这样的杯子给孩子喝水,会影响孩子喝水的量云云。虽然事实情况是:用这样的小杯子喝水,桐桐很享受地喝了一杯又一杯,一壶茶水不久就喝完了,平时给她用大杯子盛水的时候,小家后却通常喝几口就放在一边不喝了……

 

因为睡了一个晚上,记性不大好,很多教训的话记不清了,但爸爸那种喋喋不休的样子和居高临下的姿态还记忆犹新。

 

在我们家里,这是常态。我相信在很多家庭里,这都是常态----家长以孩子生命导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的任何一种不符合自身期待的行为或跟自己不一样的习惯指手画脚,不管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原则性的是非对错!

 

  • 孩子画画,涂了个家长不喜欢的颜色,家长就禁不住指着其他颜色教导:用这种颜色不好吗?这种颜色多漂亮啊!

  • 孩子吃饭,吃的不如家长想象的多,家长又开始爆发:再吃点,再吃点,吃这么少怎么行呢?营养不够的!

  • 孩子去玩沙,家长再度登场:要迷倒眼睛里去的!沙里有沙虫你知道么?这么脏的东西有什么好玩的?!

  • 带孩子买衣服,孩子挑了一款,家长不同意:哎呀,这种款式不好看,你看这个多好看啊,买这个,这个……

…….

 

说实话,我很同情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因为每天的每天,她都要被迫面临太多的教导,好像自己动不动就会出错一样,事实情况却是,在这类无关原则是非的小事里,她只是在坦然地释放她的天性,自然地做他自己,但因为不符合成人的期待,就被耳提面命,一天到晚……

 

这种喋喋不休的陪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 因为他们对行为的判断力还不是很强,当自己的行为或习惯被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评判的时候,他得到的信息是:原来我的做法不对!我怎么老是出错?我什么都做不好!…..

  • 无论我做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什么后果,反正爸爸妈妈总会管着我,不会让我出错的。----长此以往,当孩子习惯了这种被管束的生活,估计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他可能会事无巨细地征求父母的意见,却没有了自己的主张。

  • 评判与被评判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对生活秩序的最初认知,也许就这样打下了烙印,长大后,他也许无法划清尊重别人与做自己的界限,频繁地去评判别人,并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评判,认为这样的自己才正常。

   ……..

 

   而且,每天都被迫接受这么多跟内心的想法不一样的信息,孩子需要多大的承受力可想而知!最可悲的是,这种来自“爱”的压力源让孩子无法说出口,很多时候,对父母的敬畏也让他们不敢说出口,大多数情况下,各种负性情绪体验只能积压、再积压……无怪乎,《我讨厌爸爸》《我讨厌妈妈》《妈妈错了》这样的绘本这么让孩子喜欢,即使内容无关发泄,仅仅题目有点宣泄色彩的《我的妈妈真麻烦》《我的爸爸真麻烦》之类的绘本也会让孩子共鸣!-----每天都要扮演那样的弱势角色,他们需要太多的宣泄!

 

     可怜的孩子,自以为是的家长!

 

   当我们用各种无关原则是非的“教导”给孩子制造各种负性情绪体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时候,闭嘴,才是更好的陪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