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分享
(2013-10-03 16:21:34)
标签:
分享教育误区育儿 |
分类: 6-7岁教养琐记 |
可以不分享
逛街的时候,桐桐看到一个玩具小狗,一见钟情,非要妈妈买,妈妈就跟二姨讨了钱,给她买了一只,小家伙拿到后,爱不释手,到了吃饭的地方,又建议妈妈回去给瑶瑶姐姐也买一只,但妈妈出门时没带钱包,要跟二姨要钱才行,而且已经经过玩具小摊很远,瑶瑶姐姐已经上四年级,也未必喜欢那么小儿科的玩具,就没折回去买。
吃饭的时候,瑶瑶姐姐因为跟爸爸妈妈商量买小猫遭拒绝的事情,哭了,妈妈就建议桐桐把玩具小狗送给姐姐,桐桐紧紧抱住小狗,不舍得,说实在喜欢那个小狗,又建议她借给姐姐玩一会儿,还是不舍得,说自己实在实在太喜欢,一会儿都不能离开。妈妈就没再逼她。----日常生活中妈妈一直告诉桐桐,自己实在喜欢的东西,是可以不送人不分享的。所以,小家伙虽然分享习惯良好,但遇到实在喜欢的东西,也会拒绝分享,妈妈也支持她的做法。
同行的西西爸看到这一幕,很感慨地说,还是这样做好。他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对分享有点引导过分了,致使孩子一度对于再喜欢的东西,也不懂得拒绝,只能选择违心分享,可是这种分享并不能给她带来快乐,反而让她很不开心。现在经过引导才好了一点。
我想很多家长引导孩子分享时都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引导孩子分享时无视孩子内心的感受(说到底是无视孩子的所有权),一味要求孩子分享。其实分享应该是有界限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分享,尤其是最喜欢的东西。就像成人不想分享最喜爱的首饰、不想分享爱情一样,这都是人之常情,应该予以尊重。
拒绝分享特定的东西不是自私,而是对自身感受的尊重,分享的前提是承认自我及所有权的存在,无原则地分享,哪怕违心也这样做,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但很难让自己成为喜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