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吃手原因对策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说说孩子的吃手行为
按:本文系《完美孕妇》杂志邀请写成,已经发表于2013年第6期,此为原文,谢谢编辑老师的劳动!
对于0-1岁的小宝宝来说,吃手一般来说都是心理发展规律使然,因为孩子出生不久,就要进入一个口腔敏感期,口腔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家伙感知事物、探索世界、获得快感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运用口腔的过程中,小家伙通过口、齿、唇的运动锻炼了咀嚼功能,并为语言的发展打下基础,不可忽视。
有的妈妈担心小家伙因此吃进去了什么致病细菌,就给孩子带上小手套,试图阻止小家伙的吃手行为,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科学的行为,不仅容易阻止孩子认知世界和获得快感的过程,还非常容易因为人为阻止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而引起滞后反应-----孩子的吃手行为虽然当时被制止了,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却很容易以这样那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到了比较大的年龄还喜欢咬手指、咬人、爱吃零食、喜欢吐口水等等。到时候再矫正,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对于一岁之内的小宝宝来说,当她们爱上吃手的时候,妈妈不妨坦然以对,把孩子的小手洗干净,随她去吃,孩子在自由的吃手过程中得到满足后,自然会进入更高的心理发展阶段,放弃吃手。
二、情绪反应所致的吃手行为及对策
对于一岁以上的宝宝来说,随着情绪体验的日益丰富,吃手往往更容易跟孩子的情绪反应有关,需要家长根据孩子所处的教养环境,逐步排查原因,对症下药。典型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1、感觉无聊
当父母过于忙碌而忽视孩子时,孩子也会感觉无聊,由于年幼的她们尚无理性的宣泄渠道,吃手就很容易成为她们满足自己情感需求、唤起父母关注的一个手段。
如果孩子的吃手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注意多陪陪孩子了,提供尽量丰富的亲子活动,消除孩子的无聊情绪,让她们有事可做。
2、焦虑情绪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生活中常常充满让她们紧张焦虑的事情,比如更换保姆了、要搬家了、要入园了、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出差了…..等等,许多对成人来说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都可能是对她们安全感的巨大威胁,让她们感到紧张焦虑,这种情绪控制之下,孩子就可能发生行为的倒退现象,通过吃手来平静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近期的生活环境中正好有上述提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家长就要格外注意消除突发时间的负面影响,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以此防治孩子的吃手行为。
三、不当教育方式引发的吃手行为及对策
有的家长喜欢明察秋毫,见不得孩子出现什么小异常,一旦发现什么不好的苗头,就小题大做,反应过激,结果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不当的强化,恶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孩子的吃手行为也可能源于这种原因。
比如,孩子吃手,原本是偶尔为之的无意之举,家长发现了之后,就开始大做文章,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斥责、打手警戒,甚至动辄当面拿孩子的这个毛病说事——“我们家孩子不知怎么回事,最近老爱吃手”、“这孩子这么大了,真不知讲卫生,竟然还吃手”…..这样一来,孩子就可能发现,原来吃手这个行为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让爸爸妈妈关注到这个程度,太好玩了!于是乎,在叛逆心理的支配下,孩子就可能频繁利用这种行为牵制父母了!
如果孩子的吃手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学会淡化问题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对孩子的吃手行为实行冷处理,视而不见,让孩子体验不到这种行为的力量,另一方面,多提供丰富的亲子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密切亲子关系巩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不必通过吃手就可以获得情感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