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话篓子引导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如何教育“话篓子”?
按:本文系《亲子》杂志的专栏点评稿,案例系杂志提供,刊于2013.2期,此系原文,谢谢编辑老师的劳动!
宝宝从小就话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到公园看到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走上前跟人家搭腔,有一次在公园妈妈一不留神,她不知道跑哪去了,一找,竟然扎在一堆老太太群里,跟人家在聊天,妈妈喊她回来,她跑过来说等我说完了就回来了,就又跑去跟老太太们聊了。在家里,只要不拦着,就不停地跟大人说话,花样繁多,什么故事啦,游戏啦,提问啦,一句接一句。临睡觉了,躺在那打着哈欠还经常跟妈妈说:“来,妈妈,睡觉前聊会儿天!”。
有人说话多的宝宝肯定是多动,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但我家的宝宝也不是坐不住的人,如果给她一本图画书,她能够坐在那看半天不动,如果你求她讲个故事,她能兴奋得一讲一两个小时不知道累,这都是她自己学的。还有就是喜欢画画,经常是一个人不停地画,也是半天不动。再有就是看动画片的时候,那聚精会神的样,跟她说话都听不见,得对着她的耳朵大声喊她才能听到。这些行为,又不像是多动的孩子的特征。
面对这样的宝宝有时候会觉得会多挺好的,表达能力强;可是有时候又觉得这孩子话也太多了,会不会招人烦?我该怎么教育“话篓子”宝宝?
桐妈解析:
正如案例中的妈妈所说,孩子“话多”是既有利又有弊的,利处在于表达能力强,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思维也很敏捷,但如果引导不好的话,也可能会出现惹人烦的现象。所以,教育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
如何“扬长”呢?妈妈不妨利用孩子喜欢说、说得流畅这个特点,把她讲话的欲望导向跟语言有关的教育活动,比如,送孩子参加小主持人或沟通技巧的培训、引导孩子看图说话、鼓励她把讲的故事写下来等等。以此把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导向具有建设性的发展轨道上来。
“避短”则可以通过礼仪教育进行。一般来说,话多的孩子之所以惹人烦,大都是因为不懂讲话的基本礼仪,比如,不善于倾听、喜欢插话、废话太多、表达啰嗦、不顾及听众的感受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话多的同时还有这类不受人欢迎的特点,就不妨有意识地提醒或规范一下,可以通过把孩子的话录下来播放给他听,帮他寻找讲话方式的弱点、情景模拟讲话的文明礼仪、日常生活中的正面示范等方式进行,以免“话多”果然成为阻碍孩子交往的“魔咒”。
其次,如果孩子的话多现象已经给日常教养带来困扰,不妨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没有人为引导的情况下,孩子总是喜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旺盛的精力,话多的孩子自然就借助语言表达了,所以,如果孩子一天到晚话都很多,父母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提供了足够多的亲子活动,如果是亲子活动不够多所致,不妨通过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多陪孩子做游戏、给孩子提供有助于安静下来的学习材料,比如案例中提到的图画书、绘画纸等。
最后,孩子话多的时候,家长最好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平时孩子不打讲话时就难以给她充分的关注,只有孩子讲话时才去关注她?这样的话,孩子就很容易通过不断的讲话来获取父母关注了。如果是这样,父母就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关爱,让孩子不必借助“聊天”就可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