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始学琴生涯

(2012-12-24 19:51:05)
标签:

家有琴童

于佳

《孩子学琴那些事儿》

育儿

分类: 5-6岁教养琐记

开始学琴生涯

-----家有琴童(1

 

2012-12-24

桐桐出生于2007729日,现在54个月25天了

 

大约一年多前,桐桐就开始闹着要学钢琴,幼儿园里也给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请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一对一授课,每个月才500元,而且,音乐学院老师授课一次,幼儿园老师陪练三次,这个优厚条件让妈妈很心动,但考虑到4岁的孩子小手骨还没有发育好,怕影响了她发育,没允许她去学,桐桐不甘心,多次争取,妈妈见她决心很大,就犹豫着想给她报名,无奈在这件事情上,家人意见很不统一,终究没有报成。

 

学钢琴报名无果,桐桐很失望,妈妈却松了一口气,因为妈妈受日本小提琴家铃木先生的音乐教育理论影响,深知孩子学琴过程中成人示范作用的重要性,而在幼儿园学琴,妈妈是没办法陪同的(妈妈上班远,需要早出晚归,接送小家伙的任务一般落在爸爸身上,偶尔落在奶奶身上),即使妈妈在小家伙学琴当天请假陪同,对自己弹钢琴的能力也很不自信。大学期间妈妈主修幼儿教育时,倒是有钢琴课,但因为设备条件的限制,教学是用风琴代替的,妈妈虽然学过几年的乐理知识,但貌似五音不全,对学乐器一点信心都没有,当时学风琴的时候,靠的就是“笨鸟先飞”的精神坚持下来的,虽然最终考试分数不错,但投入了几倍于人的精力,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松气归松气,没有给小家伙报成名,妈妈心里更多的还是遗憾,一来那个时候班里的几个小朋友已经学了半年多了,即使以后家人意见统一了,能报上名,小家伙的进度落在别人后面,也怕她有挫折感,二来学钢琴是小家伙自己提出来的,人家有这个兴趣,却因为人为的因素给耽误了,总觉得有点对不起她。

 

虽然失望之后,桐桐似乎并未怎么介意没有学成钢琴这件事,妈妈对于要不要让小家伙学一门乐器、学什么乐器的考虑,却没有停止过,无奈身为音盲,对此事左思右想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无巧不成书,正在为这件事焦虑的时候,出版妈妈那本《从“零”开始做父母》的责编应莹带来一个好消息,同系列的书,正好有本《孩子学琴那些事儿》,于佳写的,很不错,建议我看看,并很快给我快递一本过来。

 

拿到书后,妈妈喜出望外,将信将疑地打开,才读了几页,就欲罢不能了,没想到听起来非常神秘的学琴“秘籍”,竟然被作者于佳化解的势如破竹,而且深入浅出,见招拆招!几乎妈妈困惑的所有问题,都能找到非常有操作性的答案,包括如何选择乐器、如何选择老师、如何陪练、如何少走弯路…..等等,一鼓作气读完之后,原本让人纠结的学琴那些事儿竟然就这样被作者于佳一一化解,让妈妈一下子变得成竹在胸,信心满怀。

 

反复读了两遍之后,妈妈决定放弃让小家伙学钢琴的想法,转而鼓励她选择民族乐器,因为民族乐器学起来简单,而且发展空间更大,桐桐因为对其他乐器还没有概念,也很想尝试一下,后来妈妈又听从了一个朋友的建议,带桐桐到家门口一个不错的连锁琴行去观摩,到了琴行,各种乐器让妈妈和桐桐大开眼界,让人兴奋的是,我们一眼就发现了书中提到的扬琴,这可是妈妈事先有所倾向的乐器哦,于是妈妈果断请扬琴老师给我们弹了一曲,具有颗粒感的清脆音色瞬间吸引了妈妈和桐桐,几乎是同时,两个人就拍板决定-----就是它了!一问老师,也是从小学扬琴出身的,而且看起来很耐心,价格也不贵,半小时80元,当场就交了钱,桐桐乐的一蹦三跳。

 

开始扬琴学习后,妈妈果断丢弃了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卑情绪,坚持和桐桐一起学习,半个小时一节课,老师拿20分钟左右叫桐桐,10分钟左右教妈妈,妈妈学的时间短,但因为有点基础,而且深怀以此激励桐桐学习的使命感,学的很认真,课下也刻苦练习,学习进度基本做到了领先桐桐一两步。这样,万一老师布置什么曲子,妈妈就可以经常弹给桐桐听,以便让小家伙有个感性认识,事实也证明这一招很有效,桐桐听的遍数多了,就对乐谱和节奏很有感觉,有时候听的次数多了,还能纠正妈妈弹奏的错误呢,她自己弹起来,当然也有数了!

 

然而,虽然学扬琴是小家伙自己的选择,小家伙一开始也跃跃欲试,真到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了,却几次出现波折,一开始是手型练习太枯燥,想罢工;后来是爬音阶没意思,想偷懒;再后来是贪玩不想弹练习曲,或者试图缩减老师交代的遍数等等,此外还有各种技术问题,比如,弹的时候不会看谱,把握不准节奏等等……遇到这些问题,妈妈不得不想办法一一面对:

 

一方面,对于偷懒或者嫌枯燥不想弹的情况,妈妈坚持不逼迫,以免破坏小家伙兴趣,但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引导她,比如,让她弹给前来做客的阿姨听,及时鼓励;妈妈示弱跟她请教,请她指点妈妈;妈妈跟她做轮流弹的游戏,一人弹一曲;弹一曲就多看一本书等;同时,放慢上课的进度,以免她回不了课。好在老师也非常耐心,也以鼓励为主,这样多管齐下,这个阶段不长就过去了。

 

另一方面,对于常见的技术问题,妈妈除了亲身示范外,还经常发微博请教,好在微博上有一些过来人朋友很有经验,可以热心指点,更让妈妈欣慰的是,经由同一个责编牵线和《孩子学琴那些事儿》这本书的指引,妈妈和作者于佳成了朋友。有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妈妈就直接微博@她或私信她,于佳也总是热情地及时解困,很多技术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如今,学琴一个多月的小家伙似乎已经过了那个“万事开头难”的阶段,越来越喜欢弹扬琴了,已经会弹一些简单的小曲子,比如《小星星》《世上只有妈妈好》《金蛇狂舞》《送别》《映山红》等,内在的成就感带给小家伙庞大的愉悦和日益增加的积极性,现在她每天都主动弹奏呵,前天又去上课的时候,老师欣慰地说,小家伙要比同时学的其他小朋友以及比她年龄大的小朋友进度快的多,分析原因,妈妈一直坚持同时学习、领先学习功不可没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