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完美主义发脾气对策育儿 |
分类: 桐妈答疑 |
孩子做不来事情就发脾气怎么办?
我家孩子7岁了。这孩子在2、3岁还不太会说时,自己玩玩具只要玩不好没达到自己的心意,就把玩具一扔,开始就哭起来。那时候我就会过去跟她一起玩告诉她怎么样玩。当时只是觉得她还小,大点就好了。可是没想到越大她的脾气越厉害。上幼儿园时老师教写数字,刚开始学当然不会写,写的也不好,她就开始哭,说不会写,我接着说写不好也没事,怎样也不行就是哭,然后就不写了。今年9月上一年级,她还是这个毛病。写拼音卷子或者加减法的卷子只要不会就哭,然后就不做了。还有练琴跳舞,如果跟上了她还挺乐意学的,跟不上就想罢工,就连玩也是一样,只要觉得不会或者不如别人就发脾气然后就放弃。我是哄也哄过,打也打过,怎么样都不行,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呢?
桐妈解析:
从案例的描述来看,可能是成人的教养方式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正处在完美敏感期,做事情本来就有完美倾向,一旦做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出现挫败感是正常的,如案例中描述的,由于那个时候孩子还不大会说话,用发脾气表达负性情绪也很正常,但问题在于,孩子一发脾气妈妈就跑过去告诉孩子该怎么办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只要发发脾气,就有人来帮我。这样,孩子的脾气就无形中被妈妈的反应所强化了。
孩子做不好事情就爱发脾气,还可能有其他原因:
其一,妈妈可以反思一下,是否对孩子过于关注了?这在当前的独生子女时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很多家庭里,全家几个大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压力,试想,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一双或几双眼睛盯着我们,那是什么感觉?出于对自身形象的维护,肯定是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但压力之下,做对做好的概率反而会力不从心,挫败感之下,自然就容易出现负性情绪。
其二,妈妈还可以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否太在意孩子做事的结果了?或者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太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会很容易认为,父母只喜欢那个成功的她,以至于她害怕妈妈看到她的失败,遇到做不好的情况,就特别容易担心失去妈妈的爱,孩子天然是害怕被“遗弃”的,这种不安全感之下,爆发负性情绪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妈妈可以在排查自身教养方式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适当放手,多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让孩子少一点心理压力,如果能让爸爸多多参与育儿过程,更好,因为爸爸相对粗犷的风格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来说是另一种滋养和熏陶,而母亲由于通常十分细腻和敏感,如果没有爸爸的制衡,很容易让孩子不堪重负,一旦做得不好就容易感觉愧对妈妈而焦虑,完美主义的性格可能就这样生根发芽。另外,以后在鼓励孩子的时候,可以着重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引导孩子享受过程,去除对不完美结果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