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印象散记
标签:
南京印象笔会莫愁旅游 |
分类: 桐妈生活 |
南京印象散记
虽然来回老家山东路过南京N次,但真正有缘在南京下地,也就是那么两三次,而且非常可惜的是,这两三次里,第一次是到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考察,就在两个学校里兜了兜,去了个现在已经忘记了名字的景点,第二次是单位组织去那里短暂游玩,逗留近一日,淫雨霏霏,只记得在秦淮河冒雨乘船的情形了。第三次是给南京财经大学做项目,因为学校在郊外,虽然逗留近一周,忙的却不曾有机会进市里闲逛。所以,直到这个周末,提起南京,只有总统府、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学、紫金山等模模糊糊的印象和乘车经过时路旁一闪而过的绿意…….
这个周末,因为莫愁杂志社的友情相邀,有缘在南京逗留两日,以文会友加游玩,开心惬意,对有缘几次擦肩而过的南京,也有了更新的印象。
一、生活,幸福指数很高
虽然来过南京几次,近距离地感受她的市民生活,这次却是头一遭,全因了已经在南京工作成家的朋友,她们在南京立足之后,第一次有缘这样跟安家的朋友小聚甚至到大学期间同宿舍的四姐家里去做客。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做南京市民真好。
几个朋友跟我在上海的收入差不多,却都买了私家车,上牌时只需缴微不足道的小费,不像上海,买个车都要掂量一下那已经均价5万左右的上牌费!
同样的收入,他们的购买力更强,物价比上海便宜且不说,房价也低的让人羡慕,四姐住在市中心房型超好的三楼,问及这个住所能卖多少钱一平方,竟然才1万五左右,如果是江北的郊区,现在7千就能买到一平方,想想上海,城乡结合部的郊区都近2万一平方了啊,我单位附近的新房子,开价就是6万,我几年不吃不喝不动工资,也买不了一个卫生间啊!
市政府给了他们很多优惠的便民政策,全市各景点的年卡,只需200元就可以无限次前往;孩子读幼儿园,每个月可以减免200元学费;乘地铁,乘了好多好多站,竟然只需2元钱,在上海,拿着差不多的工资,起步价就是3元啊…..
晨练是各地城市居民钟爱的项目,南京市民却可以乐享爬山的快乐,经过山脚下的白马公园,望着惬意晨练的市民,那感觉真不是一个羡慕了得!
二、绿意盎然的都市氧吧
南京的绿虽然早已领略,去中山陵和明孝陵的路上,还是被郁郁葱葱的城市“绿肺”撩拨的忍不住深呼吸再呼吸,试想,熙熙攘攘的都市里,竟然会有如此大面积的天然氧吧,清新着行人呼吸的同时又优雅地散发着青春的美,除了一个诱惑难挡,还有什么能言传内心那种感觉?
据说,南京曾经与重庆、武汉等城市并称“三大火炉”,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南京市政府斥资打造了这片绿肺,为城市带来一片清凉,让南京成功摘除了火炉的帽子。听到这里,对南京市政府又多了几分崇敬。
不过,即使在绿肺诞生之前,南京也是个四季绿城:春天有花,市花梅花就在这个季节绽放,梅花节更是吸引了来自四方的游客;夏天有绿,法国梧桐将这个城市点缀的充满异国风情,虽然法国梧桐本身只是云南的一个树种;秋天有叶,满地落叶踩上去,悉悉索索,给萧索的秋带来最后的生机;冬天有雪,形成金陵四时八景之一。
最奇怪的还是南京的法国梧桐,虽然上海的很多路段都点缀着这种浪漫的树种,南京的却似乎别具一格,一眼望去,自然舒展、秀气挺拔且不说,简直是齐刷刷地从某个高度分叉,无一例外,疑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市政府曾经试图改造这条马路砍去这些树,激起了市民的强烈反抗,最终把这个绿化带保存下来。
三、银杏叶染黄的金秋
大约周五的时候,好友姿得知我要到南京参加笔会,曾经在南京读过四年大学的她非常怀念地说:这个时候去好啊,银杏叶黄的正当时。听了她的话,顿生无限期待,只可惜,周六到的当天并没有看到几颗银杏树,周日去中山陵的时候,偶然际遇一小片银杏树,却没有品出好友姿说的那种味道,不过,倒是顺便解决了一个谜底,那就是当我问及为什么这里的银杏树不结果的时候,同行的文友吴很有经验地说,银杏树需要雌雄种在一起才能结果,但可以人工干预,她家就种了几颗银杏树,不结果,让园林工人用机器喷洒授粉后,就硕果累累了,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上海常去的社区公园中的银杏树不结果,复旦江湾校区的银杏树去却结了那么多!
正想着没机会见到好友姿描述的银杏树,明孝陵游毕,导游热心地为我们增加的计划外项目-----明孝陵神道时,就被银杏叶染黄的幽静小道撞了一下腰,原本,那种有点弯曲的小路就充满神韵,再点缀上那种静美的绿黄,有谁能忍得住不被它勾魂摄魄呢?一起参加笔会的文友大都过了而立之年,原是失去了闲情逸致的一群,这次还是忍不住纷纷驻足拍照留念,照片中那一抹夺目的红,就是美女作家阿莲的衣衫。
四、六朝古都,风水宝地
早就听说南京是个很有底蕴的城市,但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对于它所经历的岁月沧桑并没有精确的了解,此次听了导游的介绍才知道,历史上的南京,又称建业、建康,曾先后被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是十个朝代建为都城。正所谓“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使得这个古老的城市颇有帝王将相之风。当然,对这座城市的今貌影响最大的,还是明朝。至今都可以看到明朝建造的城墙,挺立数百年,依然固若金汤,据说这种良好的建筑质量和当年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有关,为了保证建筑质量,负责砌墙的工匠要在自己所负责的城砖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便问责,好严谨的责任制啊,想想当今的“楼脆脆”和偷工减料的地铁隧道,真该感到汗颜!
南京之所以被古代的帝王和近代的国民政府垂青,与它的地形地貌也不无关系,据导游介绍,南京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城内又有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等水域,蜿蜒起伏的紫金山像一条龙一样守护着金陵古城,谓之“龙脉”,站在中山陵高处俯瞰南京城,一幅云遮雾罩的山水画卷在视野里无限延伸,让人惊叹自然、人文和现代的都市文明竟然结合的如此完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