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着眼,简单着手
(2011-10-27 07:06:05)
标签:
问题孩子强大信任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复杂着眼,简单着手
2011-10-27
桐桐出生于2007年月29日,现在4岁2个月29天
10月21日,去崇明的路上,途中无聊,就打开手机QQ,结果收到叫叫妈的交流信息,大意是:
一个月前,叫叫跟爷爷奶奶回老家的时候,因为老家的灯长久不用,回去的第一天,灯泡一闪一闪的,大约是陌生的环境加上这个不大正常的灯泡让叫叫产生了恐惧,叫叫开始害怕关灯睡觉,理由是灯泡会闪动,由于爷爷奶奶疏忽了当场给孩子脱敏,结果在老家一个月,开始恐惧黑夜的叫叫养成了关灯睡觉的习惯……
10月20号回到北京之后,这个习惯依旧,鉴于开灯睡觉对身体不好,叫叫妈就跟孩子讲不能开灯睡觉的道理,告诉孩子自己家里的等不会闪动的、妈妈会陪着她、开灯睡觉浪费电等等,孩子虽然能听懂妈妈的话,却依旧不敢关灯睡觉,商量的结果,娘俩就达成了协议:今天先开灯,明天开始就关灯睡觉。
尽管已经与孩子有约在先,叫叫妈还是有点担心,怕孩子到了晚上就忘记了承诺,继续要求开灯睡觉,跟我商量备用的办法:是该干预一下呢,还是应该顺其自然,把问题交给时间,等长大一点,孩子会不会自然地摆脱这种恐惧?
我简单考虑了一下,建议叫叫妈还是适当干预一下,虽然时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面对孩子的恐惧,如果能在充分共情的基础上,尝试干预一下,说不定可以让问题得到出其不意地解决。这样,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叫叫妈也觉得适当干预一下是有必要的,但不知道如何干预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给孩子造成其他伤害。的确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哦,我努力想了一下,大约给了叫叫妈如下建议,因为我的手机QQ没有记录保存功能,原文怎么说都忘记了:
1、如果家里的灯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逐日调暗灯光试试。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2、帮孩子建立对黑暗的积极情感链接,比如,关灯后搂着孩子,给她讲讲温馨的睡前故事,聊聊天之类的,让孩子把黑暗与温暖体验之间建立联系。
3、利用玩具对孩子进行脱敏,可以给孩子买那种可以是闪烁的动物小灯,让孩子在玩弄玩具的过程中建立对闪烁灯光的好感。因为桐桐就买过这类玩具,还是挺可爱的。
大概说了这么几点。叫叫妈也很虚心地接受了,不过同时也问我:如果用讲条件的办法说服孩子会不会有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孩子答应关灯睡觉,就给她什么什么好处。我想了想,觉得从行为疗法的角度而言,应该也没什么,行为疗法不就是经常用正强化、负强化之类的嘛,只要帮孩子克服了恐惧,给她点好处也是值得的。就给叫叫妈说应该没事的,可以尝试一下。
叫叫妈有点放心地说去尝试一下,当然,当天晚上也会先观察一下孩子是否会信守承诺,兑现答应妈妈关灯睡觉的约定。
然后我们就再见了,接近着是在崇明的日子,白天没再怎么上网。虽然对叫叫的情况有点牵挂,也没有主动跟叫叫妈联系,时间有点身不由己。
没想到到了周一,叫叫妈突然找到了我,说跟我汇报一下叫叫的情况,我一惊,不知道时好时坏,就很好奇地听她说,没想到听到的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好消息:当天晚上,叫叫就非常懂事地遵守跟妈妈的约定,关灯睡觉了,虽然可能一开始还有点恐惧,但毕竟没有再让妈妈开灯!当然,从叫叫妈刚才的日记里,我发现妈妈也做了其他工作,关灯后利用聊天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聊着聊着,小家伙就睡着了。原来准备的很多复杂的办法,还没用上就解决了问题!
这件事让我非常感慨,就像叫叫妈所说的,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复杂化,其实是不相信孩子能力的结果,当然,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对策是值得鼓励的,这样万一一种方法失败可以用更多的备选方案,甚至可以多管齐下加快问题的解决进程,而且,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排除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叫叫的适应能力这么强,说不定,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再有几条对策也不够用!然而,尽管我们应该尽可能周全、严密地考虑应对方案,最好还是不要忘记一个前提:孩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强大。有时候,或许一个想不到的简单方法,就能把问题搞定了,复杂着眼,简单着手,先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从最简单的办法开始尝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