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成长,谁说了算?

(2011-09-11 19:55:32)
标签:

教育对策

心理规律

桐桐妈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孩子的成长,谁说了算?

 

2011-9-11

桐桐出生于2007年月29日,现在41个月13

 

 

     刚生孩子之初,包括有孩子之前,一直相信教育是万能的,只要方法正确,效果就会立竿见影,在日复一日的教养过程中,却渐渐发现,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如此强大,对于特定年龄段的孩子都容易碰到的问题,比如,喜欢护东西、好胜心强、执拗、叛逆等等,教育的作用通常不会立马显现出来,而是滞后的,也就是说,遇到这种特定年龄段伴生的问题,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但对它的期望值,却不宜过高,否则,不是容易对教育失望,就是容易对自己失望,甚至对孩子失望。

 

     以孩子的好胜心培养为例,在桐桐不曾频繁出现这种行为之前,我曾经在答疑时写过一篇相关博文《孩子过分好胜怎么办?》,后来被《孩子》杂志收录,当时,我一点也不怀疑这篇文章的推广价值,并认为自己已经给出了对待这个问题的良策,当然,现在反过来看,好胜心的引导,也不外乎这些对策和道理,但直到桐桐身上出现了好胜的行为表现,亲身实践自己这些建议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忘了交代一句话,那就是对于这种特定年龄的孩子都容易出现的行为,不要指望教育会立马扭转乾坤,虽然不能因此而忽略教育引导。

 

在反思这篇答疑文章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我又写了一篇文章《孩子的好胜心》,把对于这个问题以及孩子成长规律的最新认识陈述了一下,在文章的最后,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我不知道她的好胜心是否会从此缓和下去,但我可以确信: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如此强大,只要我的引导还算得当,终会有一天,桐桐会成长为一个坦然地面对成败的孩子…….

 

老实说,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对于所假设的结论,我是深信不疑的,但对于教育对策和心理发展规律的较量所需的时间,我心里并没有多少底,甚至,我有点担心,这句话会成为别人误会我推卸教育责任的理由,虽然我从来无意放弃对桐桐的引导和教育,但我真的很期望看到质变的那一天,这对于检验和确认自己的结论多么重要!

 

没想到,今天,让我期待的一幕出现了……

 

午休的时候,桐桐让我和爸爸盘腿坐在床上,要比比我们谁高,结果,结论是我比爸爸高,爸爸听了,很难过,就装哭起来,桐桐看见了,就立马对爸爸说:“总是有输有赢的嘛!输的也没有关系的呀!”然后,话题一转,给我们讲了幼儿园的事情:“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曾国桓和老师比赛下棋,曾国桓输了,竟然哭起来,他真是输不起啊!我就输得起,要赢得起输得起才行!”

 

我几乎是瞪大了眼睛听完了小家伙这段话,惊喜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输得起”是我经常引导她的话,但现在从她的嘴巴里说出来,而且那么应景,是一种可以感受到的“内化”后的自然表达,我几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兴奋,就像前段时间她偶尔对我说“你不可能总是赢”的那种感觉一样!

 

更让我震动的是,说这些话不久,忘记了桐桐和爸爸又比赛什么东西,爸爸赢了,小家伙竟然是那么坦然地接受了结果,还自我解嘲地说了句“输了也没什么嘛!”,那副愿赌服输的表情,让我看到了一种叫“成长”的东西……

 

忽然很有感触,偷空一记,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教育对策与心理发展规律,那个更强大?可能不是一句话能分个汤清水利的,但至少在特定年龄阶段都容易遇到的共性问题这件事上,心理发展规律的力量应该更胜一筹吧,否则,正确的引导结果,怎么会需要那么长时间来兑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