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老师批评了我的孩子......

(2011-04-28 06:25:03)
标签:

老师

批评

家长

对策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如何帮孩子面对老师的负性评论?

 

按:本文系应《孩子》编辑戴老师邀稿而成,成文于2011120日,发表于2011年第5期。此为原稿,谢谢戴老师的编辑劳动!

 

 

桓桓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以至于入园前老师家访时对小家伙的懂事赞不绝口,入园后的一段时间内,桓桓也的确十分省心,基本没怎么哭闹过,有时还会安慰其他小朋友,可是过了不久,一切都变了样,几乎每次去接孩子,老师都会跟桓桓妈妈告状,告状内容大都是围绕桓桓的不乖,比如,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他会故意离开座位跑来跑去,或者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自顾在那里唱歌,怎么批评都不管用;午睡的时候,桓桓也经常给老师带来麻烦,喜欢吵闹,非得老师坐到他身边看着他才老实…….总之,在老师眼里,桓桓一下子成了一个非常难以管教的孩子,不得不使劲跟妈妈告状,以求得到妈妈的支持。这让桓桓妈觉得很尴尬。

 

小朋友坤坤从学校里回家之后,情绪特别反常,妈妈关切地问她原因,小家伙非常沮丧地说:“老师说我是木脑袋,学不会东西”。坤坤妈听了,心里翻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

 

桓桓妈和坤坤妈的苦恼并不罕见,很多孩子入学后(特别是幼儿园还不那么懂规矩的小孩子),都难免面临老师的负性评论,耳闻目睹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批评,恐怕没有几个妈妈能做到心如止水:影响了孩子的心情是小事,万一孩子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形成了自卑性格,那真是麻烦大了!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面对老师的负性评论呢?对此,我的建议是:

 

一、缓冲老师不当评论带来的心理健康隐患

有时候孩子挨了批评,并不是因为本身的行为触犯了原则是非的界限,而是跟老师的素质、儿童观等有一定关系,比如,老师出于自身管理的方便,无视某个孩子的活泼天性,看到他坐不住,就批评他“多动”;孩子学习反应慢了,就不耐烦,骂孩子“木头脑袋”等等。但出于对教师道德地位的尊重,家长往往不好意思直接跟教师沟通,在孩子面前经常否定老师也不是很妥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除了不要受老师的消极暗示、不为了挽回面子而强行逼孩子做出老师期待的行为之外,还可以采取如下干预办法:

1、对于那些自我评价尚有一定依从性的低幼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多地以其他人的评论为参照,别人说他是什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为了防止他们受到老师评论的消极暗示,不妨在家里多就同类行为的可取之处给予正面评论。比如,如果孩子一口气完成了某件事,就夸他专注;孩子掌握了某项知识技能,就夸她聪明等等。这样,既可以正面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又可以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积极认识。

2、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入园后的孩子,正是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家长不妨抓住这个契机,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有意识地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评价方式,或者结合相关的主题绘本(如,《我真的很棒!》、《没有我的比尔可不行》等),引导他们从具体事实出发、有理有据地进行评价,以此提高他们对老师评价内容的鉴别力,并具体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因老师不当的负性评价而自贬。

3、增强孩子内在的力量。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不会轻易被他人的负性言论左右的,亲戚家有个很自信的小朋友,每次他爸爸说他笨的时候,小家伙就反唇相讥,“再笨也比你聪明啊!”。如何增强孩子内在的力量呢?(1)平时注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力量。(2)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孩子积累自信;(3)善于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

 

二、注意挫折教育,增强孩子对正当负性评论的承受力

如果大部分时候老师都批评的很对,但孩子觉得难以承受,当妈妈的就要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借机反思一下,是否平时给了孩子过多的赞赏,而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过分表扬了孩子的长处,却对他的短处视而不见,致使孩子对自己没有全面的认识,再比如,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独自面对逆境,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带女儿桐桐去公园里玩,女儿捡起一片树叶,想送给另一个小朋友,结果却被小朋友的奶奶给拦住了,嫌脏,看着女儿被拒绝,我的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想过去干预,但转念又想,这是桐桐学习拒绝的好机会,就忍住了。孩子需要在各种情境中成长,包括负面情景,更容易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另外,当孩子因为老师的恰当批评而一蹶不振时,家长也要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即使有缺点,也是妈妈最爱的那个宝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分析扬长补短的办法,让孩子明白人是在不断克服短板的过程中进步的。

 

三、必要时出面跟老师巧妙沟通

如果孩子的“错误”需要老师的配合才能改正,但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采取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的方式,致使孩子被变本加厉的批评,家长就不妨出面跟老师沟通一下。比如,案例中桓桓的例子就有这个原因,桓桓刚入园的时候,表现非常乖,老师觉得他省心,就不怎么注意他了,但小朋友都是渴望老师关注自己的,后来小家伙便发现,只要他捣乱几下,老师就会关注他,就屡屡以这种形式获得老师的关注了,但老师显然不知道桓桓心里想的是什么,看到他捣乱就批评,却对他表现乖的时候视而不见,挨的批评多了,桓桓就讨厌起那个老师来,反过来又以气她为乐了。显然,桓桓捣乱行为的解决,并不是家长配合教育一下就能胜任的,老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果老师在桓桓今后乖的时候多给他表扬,捣乱的时候却视而不见,就可能令桓桓的乖巧行为得到正强化,捣乱时自讨没趣,吃的闭门羹多了,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捣乱的动力。以这个案例为例,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通过如下方式跟老师做好沟通。

1、直接沟通,把当前局面形成的上述原因分析给老师,请求老师的配合。

2、跟老师请教应该怎么做,唤起老师对这件事的认真思考,一般来说,老师接受家长的“挑战”后,一般会认真对待,甚至会查资料,这个过程中,他就很可能阅读到许多建设性的信息,进而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得事态朝有利于孩子修正错误的方向发展。比如,当老师从理论中发现自己的正面暗示很重要时,就可能摒弃原来一味批评的做法,让事情发生转机。

3、给老师写信沟通,恳请老师调整教育方式。为了达到尽可能好的结果,还可以在信里把“专家”抬出来,比如,告诉老师家里非常重视孩子的问题,特地跟专业机构咨询过了,专家分别给了建议,给家里的是什么什么,给老师的是什么什么。以此说服老师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卖艺的男孩
后一篇:守恒?守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