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岁孩子带来的育儿挑战

(2010-10-26 14:11:57)
标签:

桐桐妈

爱出一个好宝贝

两岁孩子

育儿心态

执拗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两岁孩子带来的育儿挑战

----对话皓皓妈的困惑

 

 

 

 

《爱出一个好宝贝》当啷幼儿图书商城18元特价,新华淘书网18.2元促销(见左侧链接) 

 

 

       按:听凡凡妈说皓皓妈在博客里写了向我求助的博文,连忙过去,看到了下面这篇文字,因为怕回复在评论里格式变得不好看,特专门在这里成文一篇,希望能对皓皓妈有所帮助。

 

焦虑中,向桐妈倾诉

 

       最近可能是因为本身情绪的问题,单位、家庭甚至包括育儿都有些不好解决的压力,自己不觉得,但是在皓的时候就明显显露出来。

       出现状况后,就开始后悔,开始历数皓皓出生以来我对皓皓的不好。应该说只有两次事件,每次大概出现三回,都被自己发现,及时叫停。

       第一次是5个多月时,也是自己压力的问题加上爸爸出差,在姥姥家住,被他给闹急了,前后有三次直接抱着给甩到床上不管了。

       第二次就是最近,21个月多。首先还是自己这边,这些日子总跟老公有些情绪,加上工作的压力,还有保姆上任3个月与姑姑看时有了天壤之别(仅有的一点点的早教看书呀,听音乐呀,闪卡呀,a脑波音乐全都停了呜呜);

       所有的这些赶上皓2岁的叛逆期,一点点的小事情他就故意跟我找别扭,直到我忍无可忍,开始拉他去洗手(或是吃饭),然后就是他的嚎啕大哭,最残酷的一次是周六(23日)上午劝他喝姜糖水,得哭了半个小时。

       最后从5杯减到2杯,爸爸抱着走了,自己在厨房也憋哭了好一会儿。这应该是最近的第二次,我提醒自己这该是最后一次,谁知昨天(26日)又一次(必须是最后一次了)。

       昨晚洗澡,尿后要刷牙了,就不去,一边跑一边回头笑着看我,我又被逼急了,手重了一点拉他,他就势往地上一躺,用脚搓着地往前拱,我上前拉他告诉他刷牙的时间到了,他可能感觉到我的急躁情绪,马上就大哭,哭了约2分钟,这期间姥姥小声说我,阿姨要抱,然后是爸爸抱着去刷牙,他也不哭了,最后还是高高兴兴的跟我一起刷完牙。

       往地上这一躺,是我比较生气的地方,我很注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从来不生拉硬拽,总感觉阿姨来了之后,皓皓在这方面有特别大的变化。是不是我错怪了阿姨,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都有点这个苗头啊。

       桐妈,我想在很是犹豫,为了这样的小事情,本身是想坚持原则,但让孩子大哭值得吗?

       注一句:皓皓平常很少哭闹,总是笑呵呵的,是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开心果,在院子里人缘也特别皓,谁都知道皓皓。

 

我的回复

 

亲爱的皓皓妈:

首先感谢您的信任,凡凡妈告诉我您这篇博文的事情之后,我又发现了您的邮件,真不好意思,事先我不知道您这么急,而我未回复的邮件有点多,就自动地给您往后排了,现在只能谈点可能不大成熟的看法。

很显然您现在的情绪压力很大,一是可能担心自己不当的处理方式给孩子的心理发展留下阴影,二是对原则的坚持给您带来了当前的育儿困惑,让您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我在这里首先想说的是,事情并不是您所担心的那么糟糕,所以不妨先放松自己,把自己恢复到正常的情绪状态,否则,带着思想包袱去跟孩子互动,也容易让孩子受到焦虑的感染,更难正常地展示自己的行为。

 

现在您最需要确信的是,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妈妈,每个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包括我自己甚至育儿专家,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而耿耿于怀,后悔是没有用的,而孩子的心理康复能力也通常会强大的出乎我们预期,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就是称职的妈妈,就不必过于自责。而且,我发现您描述的这些场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已经在您“失误”的当下通过哭泣或者其他肢体动作进行了宣泄,这说明他已经启动了心理康复机制,应该不会有您担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关于5个月的那个细节,更应该没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意识,还跟母亲处于“共生”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我”,应该很难会因此留下什么心理伤害。当然,如果您崇尚精神分析学派,也许还是会认为有问题(我对那个流派的研读不深,就不在这里展开了),但从育儿心态角度,我还是认为过去的不妨让它过去,过多的自责对您调整当下的育儿心态有害无益。

 

育儿无小节,但有些事情,不必过于较真,否则您永远都会发现事情有些让人遗憾的地方,就像您提到的保姆上任三个月内给孩子停掉了音乐闪卡看书之事,其实这未必就是不可原谅的行为,因为抚养人更换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本来就有一个重新建立依恋关系、适应新的抚养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一定的焦虑或其他情绪反应,当下之急,最迫切的育儿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心理上的适应,而不是计较他少学了多少东西,如果你因为后者的缺位而不快,这种情绪就很可能影响到跟孩子相处的心态。但显然您把育儿过程期待的太完美了,以至于对一些新状况的出现缺乏预期,试图希望孩子在更换抚养人的同时依然保持平稳的情绪,还能正常的学东西,事实上这是难以实现的。育儿可以追求完美,但一定不能有完美主义,否则,很容易给孩子套上精神枷锁。

 

还有,如果我推断正确的话,孩子的保姆,就是孩子在两岁前后更换的,果真这样,则孩子这段时间总是故意找事跟您闹别扭就多了这个动因,虽然更换一个抚养人对我们成人来说只是换了一副面孔而已,但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她原有生活秩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可能让她失去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进而使他的安全感受到威胁,引起这样那样的情感波动和行为异常,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反应,但显然您忽视了这个“变故”,依然期待孩子有正常的表现,甚至就此责怪保姆,其实对他来说是有失公平的,即使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保姆,在接手的初期,都难以保证孩子能平稳无痕地过渡,因为孩子毕竟要经历与原来抚养人的分离焦虑,还要建立对新保姆的依恋,这些任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当然,即使是没有更换保姆,孩子也未必不会给您带来上述麻烦,因为两岁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是非常“可怕”的年龄,在这个年龄里,自我意识的发展会让她变得比较容易执拗、叛逆、大脾气、淘气、说谎等等,而且,每种行为背后都可能有很多原因,同一种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时段,它的原因就可能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当妈妈的仔细观察,对症下药,否则,如果仅仅满足于压制表面的哭闹,孩子的真实需求就可能因未被理解而失望地变本加厉地闹腾,甚至爆发更执拗的行为。反之,如果能细心体察到孩子背后的真实需求,可能只需一个小小的吻,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强硬的坚持原则可能并不能达到您想要的结果,或者,换句话说,我认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大的方向上,原则是必须的,但达到目的的手段上,却一定要灵活,比如,同样是刷牙,如果您认为每天刷牙是一个原则问题,那就不要放弃,但想办法让孩子刷牙的方式上,却可以是柔和的,比如,和镜子里的宝宝比赛谁刷的白,讲个小熊不刷牙的故事再去刷等等。甚至特殊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踩着洗完澡那个“点”来完成这件事。既然孩子那个时候不想刷,就可能有他的道理,花点时间弄清背后的原因,可能会就势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其价值甚至比逼着孩子按点刷牙这件事本身更重要。当然,如果实在不能用柔和的办法让孩子刷牙,逼他一次,让他明白这是不能“下不为例”的也无妨,只是这样的话,您就不要再为自己的强硬耿耿于怀,适当的强硬未必就会带来您担心的后果。

 

另外,也许您对两岁孩子爱折腾人的特点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也能看得出您对两岁孩子棘手行为的长期性缺乏认识,才发生了三次状况就有点受不了了,这是不符合育儿规律的,因为即使是一个平时非常乐观爱笑的孩子,也会在这个年龄段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难缠行为,需要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和丰富的知识准备。

 

最后还想提醒的是,看得出您家的育儿队伍比较庞大和复杂,这么多人做到齐心协力可能比较困难,一定要注意避免两点:一是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让孩子感到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而变得任性。二是育儿观一定要统一,否则,在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上,软硬不一,孩子就容易钻空子,拿那个最软的人开刀,甚至两面三刀,在不同的家庭成员面前呈现不同的行为方式。

 

附:我博客中可以参考的文章(时间关系您自己找链接吧,不好意思手头实在太忙呵呵)

1、没有绝对完美的妈妈

2、倾听孩子的脾气

3、孩子爱哭怎么办?

4、孩子为什么不服管?

5、让孩子听话的技巧

6、让孩子听话有学问

7、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

8、共情,亲子沟通的法宝

9、“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系列博文

10、警惕育儿中的消极心理暗示

11、育儿,放松,再放松

12、冷处理任性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