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桐桐妈爱出一个好宝贝两岁孩子育儿心态执拗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两岁孩子带来的育儿挑战
----对话皓皓妈的困惑
《爱出一个好宝贝》当啷幼儿图书商城18元特价,新华淘书网18.2元促销(见左侧链接)
焦虑中,向桐妈倾诉
我的回复
亲爱的皓皓妈:
首先感谢您的信任,凡凡妈告诉我您这篇博文的事情之后,我又发现了您的邮件,真不好意思,事先我不知道您这么急,而我未回复的邮件有点多,就自动地给您往后排了,现在只能谈点可能不大成熟的看法。
很显然您现在的情绪压力很大,一是可能担心自己不当的处理方式给孩子的心理发展留下阴影,二是对原则的坚持给您带来了当前的育儿困惑,让您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我在这里首先想说的是,事情并不是您所担心的那么糟糕,所以不妨先放松自己,把自己恢复到正常的情绪状态,否则,带着思想包袱去跟孩子互动,也容易让孩子受到焦虑的感染,更难正常地展示自己的行为。
现在您最需要确信的是,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妈妈,每个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包括我自己甚至育儿专家,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而耿耿于怀,后悔是没有用的,而孩子的心理康复能力也通常会强大的出乎我们预期,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就是称职的妈妈,就不必过于自责。而且,我发现您描述的这些场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已经在您“失误”的当下通过哭泣或者其他肢体动作进行了宣泄,这说明他已经启动了心理康复机制,应该不会有您担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关于5个月的那个细节,更应该没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意识,还跟母亲处于“共生”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我”,应该很难会因此留下什么心理伤害。当然,如果您崇尚精神分析学派,也许还是会认为有问题(我对那个流派的研读不深,就不在这里展开了),但从育儿心态角度,我还是认为过去的不妨让它过去,过多的自责对您调整当下的育儿心态有害无益。
育儿无小节,但有些事情,不必过于较真,否则您永远都会发现事情有些让人遗憾的地方,就像您提到的保姆上任三个月内给孩子停掉了音乐闪卡看书之事,其实这未必就是不可原谅的行为,因为抚养人更换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本来就有一个重新建立依恋关系、适应新的抚养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一定的焦虑或其他情绪反应,当下之急,最迫切的育儿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心理上的适应,而不是计较他少学了多少东西,如果你因为后者的缺位而不快,这种情绪就很可能影响到跟孩子相处的心态。但显然您把育儿过程期待的太完美了,以至于对一些新状况的出现缺乏预期,试图希望孩子在更换抚养人的同时依然保持平稳的情绪,还能正常的学东西,事实上这是难以实现的。育儿可以追求完美,但一定不能有完美主义,否则,很容易给孩子套上精神枷锁。
还有,如果我推断正确的话,孩子的保姆,就是孩子在两岁前后更换的,果真这样,则孩子这段时间总是故意找事跟您闹别扭就多了这个动因,虽然更换一个抚养人对我们成人来说只是换了一副面孔而已,但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她原有生活秩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可能让她失去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进而使他的安全感受到威胁,引起这样那样的情感波动和行为异常,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反应,但显然您忽视了这个“变故”,依然期待孩子有正常的表现,甚至就此责怪保姆,其实对他来说是有失公平的,即使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保姆,在接手的初期,都难以保证孩子能平稳无痕地过渡,因为孩子毕竟要经历与原来抚养人的分离焦虑,还要建立对新保姆的依恋,这些任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当然,即使是没有更换保姆,孩子也未必不会给您带来上述麻烦,因为两岁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是非常“可怕”的年龄,在这个年龄里,自我意识的发展会让她变得比较容易执拗、叛逆、大脾气、淘气、说谎等等,而且,每种行为背后都可能有很多原因,同一种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时段,它的原因就可能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当妈妈的仔细观察,对症下药,否则,如果仅仅满足于压制表面的哭闹,孩子的真实需求就可能因未被理解而失望地变本加厉地闹腾,甚至爆发更执拗的行为。反之,如果能细心体察到孩子背后的真实需求,可能只需一个小小的吻,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强硬的坚持原则可能并不能达到您想要的结果,或者,换句话说,我认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大的方向上,原则是必须的,但达到目的的手段上,却一定要灵活,比如,同样是刷牙,如果您认为每天刷牙是一个原则问题,那就不要放弃,但想办法让孩子刷牙的方式上,却可以是柔和的,比如,和镜子里的宝宝比赛谁刷的白,讲个小熊不刷牙的故事再去刷等等。甚至特殊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踩着洗完澡那个“点”来完成这件事。既然孩子那个时候不想刷,就可能有他的道理,花点时间弄清背后的原因,可能会就势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其价值甚至比逼着孩子按点刷牙这件事本身更重要。当然,如果实在不能用柔和的办法让孩子刷牙,逼他一次,让他明白这是不能“下不为例”的也无妨,只是这样的话,您就不要再为自己的强硬耿耿于怀,适当的强硬未必就会带来您担心的后果。
另外,也许您对两岁孩子爱折腾人的特点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也能看得出您对两岁孩子棘手行为的长期性缺乏认识,才发生了三次状况就有点受不了了,这是不符合育儿规律的,因为即使是一个平时非常乐观爱笑的孩子,也会在这个年龄段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难缠行为,需要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和丰富的知识准备。
最后还想提醒的是,看得出您家的育儿队伍比较庞大和复杂,这么多人做到齐心协力可能比较困难,一定要注意避免两点:一是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让孩子感到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而变得任性。二是育儿观一定要统一,否则,在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上,软硬不一,孩子就容易钻空子,拿那个最软的人开刀,甚至两面三刀,在不同的家庭成员面前呈现不同的行为方式。
附:我博客中可以参考的文章(时间关系您自己找链接吧,不好意思手头实在太忙呵呵)
1、没有绝对完美的妈妈
2、倾听孩子的脾气
3、孩子爱哭怎么办?
4、孩子为什么不服管?
5、让孩子听话的技巧
6、让孩子听话有学问
7、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
8、共情,亲子沟通的法宝
9、“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系列博文
10、警惕育儿中的消极心理暗示
11、育儿,放松,再放松
12、冷处理任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