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为母须知”
(2010-10-15 13:33:34)
标签:
桐桐妈爱出一个好宝贝母亲的角色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几则“为母须知”
2010-10-15
桐桐出生于2007年7月29日,现在3岁2个月16天了
下面这些心路,都是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盘点一下,与大家共勉。
1、是女人都爱美,都希望拥有飘逸的长发和漂亮的曲线,但假如你想生养一个绝对健康的孩子,最好还是远离那些能让你变美的化学药水,并不是说这些操作必然会让你生一个不正常的孩子,而且,这类美丽行动的宣传者也通常会告诉你他们是如何绿色无害,尽管没有统计数据表明他们果真如此。只能说,安全起见,最好不要拿生儿育女的责任来冒险。
另外,母乳喂养是母子双赢的行为,但在享受这个甜蜜过程的同时,你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断奶后下垂扁小的乳房,而且,喂奶的时间越长,乳房的萎缩就越厉害(除非特别保养和干预),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最理想的母乳时间是2.5岁。女性的美和母性的美在这一点上可能难以两全,如何取舍常常挑战着我们的价值观。断奶后当我曾经一度为自己“太平”黯然,直到前几天去看世博会,非洲联合馆里一个被封为至尊的垂胸女人雕像前写着一句大意如此的话:扁平下垂的乳房显示着她已经生养过众多儿女。方才释然,从某个角度审美时,这就是自然界的最美。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形象,却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自己先接受了这个事实,才会感觉舒坦,才会自信依旧!
2、决定要孩子之后,特别是孕育的第一天起,担心就可能时时伴随你左右,怀孕的时候,你担心孩子是否有遗传疾病,是否四肢健全,是否脐带绕颈,是否胎位端正等,为了彻底放下心来,你会盼着孩子尽快出生,以为那样就万事大吉,可是紧接着又会发现,这个世界对她来说充满危险,一个塑料袋可能引起窒息,俯卧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生病了还得吊水打针----还是在肚子里省心啊!于是你盼着孩子快快长大,认为长大了会少一些风险,可是孩子有了独立的思想和主张之后,你又开始变得失落----还是小时候听话啊!…….这就是母亲,可爱的母亲,她的名字叫担心,叫矛盾,承担这个角色,你准备好了么?
3、不管你是身份是高贵还是卑微,形象是高大还是渺小,不管你在单位里是多么不起眼的角色,在家里多么没有地位,有了孩子之后,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因为孩子眼睛里的你,就是圣母,就是师表,你的一言一行,在他看来都可能是值得效仿的榜样,你的一颦一笑,都可能牵动着她脆弱的神经,可能你还不怎么习惯如此这般地被人朝拜,但你必须清醒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举止,甚至不断改善之,以防那个小人精偷学了不该学的东西!
4、孩子出生之前,不管你是多么需要老公的呵护,抑或是多么频繁地朝他大叫大吼,那都是两个人的事情,或甜蜜或痛苦的体验只能影响你们两个,一旦小家伙姗姗而至,你们的互动模式便开始有了教育性,过分的亲密可能让它受到不当的影响,频繁的争吵可能让它担惊受怕,沉默的冷战可能让他焦虑不安……如何营造一个温馨甜美的家庭环境,从此成为你们不可回避的责任。
5、做了母亲之后,你会发现周围一下子多出来许多专家,这个说不能老是抱着孩子,那个说母乳六个月之后就没营养了,这个说应该给孩子吃奶糕,那个说孩子不能用太早识字……这些信息集合在本来就手忙脚乱的您身上,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很失败,不要因此乱了分寸,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正常,学的快乐,你就在按正确的方式行事,别人想说就让他们去说吧,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你是在养育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那些所谓“过来人”或许有其道理,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育儿需要交流,但一定要就事论事,有明确的主题,除非别人问起,不要把交流演变成单向的卖弄,那种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描述孩子如何聪明如何可爱的行为很可能让你成为不那么受欢迎的谈客,道理很简单:没有孩子的人,对这类话题可能并不那么感兴趣;有孩子的人,假设发现你的描述并不如他自己的孩子能干,只会暗嘲你的自满,即使他们果真可以从中发现一个优秀的孩子,涌上他们心头的也可能是嫉妒,而非真诚的赞美。因为这类自夸行为的背后是炫耀的动机,尽管她的内容也许有趣,但终归是炫耀,没有人喜欢别人在她面前炫耀自己。曾经我以为只有自己才不喜欢这种行为,后来看到卡内基在《挑战人性的弱点》中特地提到这一点后,才发现这是普遍讨嫌的行为之一。怪不得有次家长会上,当一个奶奶不顾其他家长正等着跟老师交流喋喋不休地描述孙子在家里多么可爱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妈妈都有点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