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用语”也是心理密码

(2010-08-11 12:30:22)
标签:

常用语

心理密码

成长的秘密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常用语”也是心理密码

---以桐桐近期“常用语”为例

 

2010-8-10

桐桐出生于2007729日,现在3岁零13天了

 

从一岁半左右的“不,不要”到两岁多的“是我的!”,从小时候的“妈妈说”到再大一点的“老师说….”,孩子的常用语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在悄悄地向前发展,捕捉孩子经常使用的语言,有时候也能帮我们解读孩子成长的秘密。

下面就以桐桐为例,盘点一下小家伙最近的常用语,顺便解读一下背后的心理秘密。

 

一、“妈妈,你太辛苦了,我长大了,可以帮你做事情啦!”

这是最近小家伙希望插手帮我做事时最常说的开头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几次,每当听到这么贴心的话,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活给她,郑重地请她帮忙,然后再郑重地享受她的劳动成果,小家伙当然也每每十分得意,那种“我真的长大了”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诠释。

孩子总是喜欢动手参与劳动的,特别是那些成人才能做的活计,比如剪东西、缝扣子之类的,在长大情结的支配下,他们更是热衷,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此才能证明自己长大了吧,就像我前面博文里说的,孩子总是渴望长大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通过变革环境体验自己的力量,而且喜欢像世界宣告自己的成长!

很有意思的是,桐桐这句话,通常是对我说的,因为爸爸总是不给她动手的机会,大概她就懒得参与爸爸的劳动了!

相关博文:《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爱上家务劳动》、《恋上你的“鞋”》和《再说孩子的“长大情结”》。

 

二、“你说(做)错了我教你”

孩子总是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的,对于渴望长大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能够做妈妈的老师,那真是太棒了!桐桐做成人老师的强烈愿望,在她的口语中中也显露的一览无余。

最近她爱上了指读绘本标题上的字,如果看到找不同的图片,还喜欢找不同,由于的确做得不错,在我们的夸赞下,小家伙也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激动之余,便常常拉着我或她爸爸的手,指着她刚刚念过的字或者刚刚比较完的“找不同”让我们也来尝试,当然,这个“笨妈妈”或者“笨爸爸”总是会出错,这恰恰给了她更强烈的自信,于是在纠正我们错误的过程中,小家伙的表现欲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相关博文:《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三、“娃娃呢?我的娃娃呢?”

这段时间,桐桐迷恋上了布娃娃,走到哪里都喜欢抱着,虽然没有到成“癖”的程度,还是引起了我的关注,幸运的是,观察的结果表明,桐桐地布娃娃的迷恋并没有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和交往,由此断定她对布娃娃只是她试图走向独立时为自己寻找的必要心理支撑。一个比较明显的细节证据就是她的睡眠,虽然她现在依然睡在爸爸妈妈中间,但与原来喜欢蹭到妈妈跟前发嗲相比,现在她更多地是抱着布娃娃相对独立地入睡,由此可知,小家伙的内心深处还是有独立愿望的,只是还没有信心完全独立入睡,于是找了布娃娃这样一个安慰。打算秋天不用撑蚊帐了,就把她放到小床上试试,现在让她睡小床,总有两层蚊帐的阻隔,似乎总会让她觉得跟爸爸妈妈有了太多的距离。

相关博文:《也说孩子的“恋物癖”

 

四、“我要带到幼儿园里跟小朋友分享!”

桐桐两岁以后,随着物权意识的萌发,曾经出现了一段很明显的“护东西”的时期,只要她拥有或者她喜欢的东西,都是她的,别人都不能碰,因为事先对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有所了解,我也一直在尽量尊重她的所有权主张,虽然经常被她搞的很尴尬。让人欣慰的是,就像原来预期的那样,几个月之后,这种状态果然自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交往意识发展后跟别人分享的愿望,于是,有了什么好东西,就情不自禁地说“我要带到幼儿园里跟小朋友分享”,虽然次日去上幼儿园时就忘记这么回事了。

不仅喜欢跟小朋友分享,连爸爸妈妈等成人都跟着沾光了,有了什么好东西,对成人也大方了好多,原来跟她讨都讨不回来的东西,现在经常能主动跟我们分享了,就比如昨天下午,我去他们的幼儿园做志愿者,执行完任务之后,老师把她送了出来,当时她的手里拿着两块蛋黄派,看到我就全塞到我手里,说“妈妈,你辛苦了,给你吃这个吧!”尽管这都是我定义的垃圾食品,我还是很郑重地接过来谢了她,但没有马上吃,今天早晨,小家伙去幼儿园之前,看到桌子上放的这两块蛋黄派,就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吃呀?”我说“呀,妈妈怕吃了发胖”,“你不吃那我就吃了哦”,我一看,怕她真的吃了(她对甜食很敏感,一吃就容易咳嗽),快点要回来,说“还是妈妈吃吧”,“那就给你”,小家伙说着果然很大方地递给了我!

相关博文:《精于算计?》、《求求您,请放下口中的刀子!》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五、“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随着规则意识的发展,小家伙越来越喜欢对着别人的行为评头论足了,有时候在否定别人的做法以后,还不忘夸自己一句,比如,“布娃娃不吃蔬菜,他那样做是不对的,我就喜欢吃蔬菜,这样不会便秘”、“爸爸枕那么高的枕头是不对的,容易驼背,我就不枕枕头”等等。

这类常用语告诉我,孩子对规则和特定的生活常识已经是越来越敏感了,这为我引导她的判断力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此,遇到一些负面的言行,只需俯身问问她“你说她这样做对不对?”小家伙就心领神会了,如果我再加上一句“你要不要像他学习呢?”则小家伙的头马上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当然,尽管判断力已经有一定的发展,由于孩子“口是心非”的特点,她也不是每次都能按照正确的规则行事,但随机的规则和常识引导,早晚对他们的言行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博文:《口是心非》、《2-3岁,规则教育正当时》和《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孩子的常用语,看似简单的重复,背后却隐藏着大秘密,只要我们认真留心,它就能帮我们破译孩子的心理密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