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让我的孩子低药物成长!

(2010-07-14 12:14:44)
标签:

健康

小儿推拿

抗生素

郑玉巧

育儿

分类: 营养保健

请让我的孩子低药物成长!

---桐桐的治疗遭遇及心得

 

    按:桐桐一岁半前后,因为一次糟糕的求医经历,我在博客里写了《请让我的孩子低药物成长》系列博文,后来适逢《为了孩子》杂志要做个专题,便让我压缩后形成一篇相对短小的文章发给了他们,前日收到样刊,已经于第7期发表。此系原文。

 

在被迫自学小儿推拿之前,我和所有新妈妈一样,遇到孩子生病就手足无措,虽然深知当今医院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帮孩子早日康复,还是别无选择地把孩子交给医生,直到孩子一岁半时有了那场糟糕的求医经历……

 

桐桐一岁半前后,大约由于受了凉,患了咳嗽,还有点腹泻,由于她不配合食疗,我们便去岳阳医院挂了小儿推拿科,医生推拿了两次后,腹泻好了,但咳嗽还是比较厉害,第三次去推拿时,我们发现儿科的C大夫正在坐诊,想起来有网友说她善于看反复支气管感染和哮喘,我们便挂了个号,慕名前去就诊,谁知噩梦就从这里开始了…… 

 

轮到我们时,C大夫用听诊器听了听桐桐的前胸后背,说有喘音,又看了一下舌苔,立马说必须给孩子吊水,这个结论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因为我们当时只想着慕名来听听C大夫的说法,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结果,而且桐桐精神还好,不咳嗽一点也不像生病的孩子,于是我们恳求C大夫说能不能不吊水,让我们吃什么药都行,但C大夫一听不大高兴,说桐桐患的是带喘的支气管炎,不吊水后果很严重,吓了我们一身冷汗,只好忍痛同意。C大夫于是开了吊水的单子,并嘱咐我们吊水的同时也要吃药,我们原以为吊水就不要吃药了,但看到她是主任医师,也不敢再说什么。

 

 更让我们傻眼的还是她给我们开的药单。吊水和口服的药竟然达到了十种,包括可的松、阿奇霉素、维生素B6注射液、痰清热、葡萄糖、喘定、川贝口服液、百咳净、惠菲宁止咳药、清热宣肺膏等。这么多药真是把我们吓了一大跳,桐桐出生以来还没怎么吃过药,我们实在不想给她一下子吃这么多,但想到“后果很严重”,又不敢不给她吃,结果每次灌药桐桐都难过的直叫“妈妈”,真是揪心!不过,更难过的还是吊水,桐桐从没吊过水,再加上小护士技术不熟练,有时插好几次才找到血管,以至于每次吊水她都从头哭到尾,声嘶力竭,脸色发青,几个小时吊下来,整个人都像虚脱了一样,表情呆滞,见人就哭,白天拒食,夜里不停地从噩梦中惊醒…….

 连续吊了两天水,口服了多药,隔天再去复诊时,C大夫说喘音已经轻多了,我们大喜,以为可以告别吊水了,谁知道陈大夫还让我们继续吊,而且药量一点都不减,我们再次恳求她能不能停止吊水,结果再次被警告后果严重,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继续陪孩子吊水……

 

 噩梦却没有因为我们的心疼而结束,又两瓶水吊完之后再去复查时,坐诊的Z医生告诉我们一个更可怕的结果:双肺杂音很重,喘的厉害。说必须继续吊水,否则后果很严重,等药方开好后,我们发现她在里面又加了氨茶碱(治哮喘的药物),吊水的量从三瓶增加到四瓶,那一刻我们真是欲哭无泪,不知道如何是好,多希望家里就有个专业的医生,好帮我们判断一下到底需不需要吊水啊!

桐桐爸拿好药单后,迟疑着不忍去拿药,不知道吊与不吊的哪个结果更严重。看着怀里两眼迷茫哇哇乱叫的孩子,我们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吊了,既然越吊水越严重还继续吊什么,孩子被吓成这个样子,吃不好睡不好,只会越来越糟糕,赌一把,把孩子抱回家,加强护理三天,实在不行再来吊! 说来也怪,出了医院门的桐桐马上开始精神起来……..

 回家后之后,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尽量让桐桐多休息、清淡饮食,不吃鸡蛋、鱼虾、甜食、过咸等忌口的东西,桐桐倒也争气,一下子变得比生病前还能吃,睡眠时间日渐增长,质量也在渐渐改善,小脸色更是一天比一天红润,第二天就不咳嗽了,第四天,已经精神的像个小猴子……

 

桐桐康复之后,我开始关注抗生素的副作用,这一关注真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原来抗生素的副作用要比我想像的严重的多,只是它的负面效果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类似“累积效应”的现象伤害人的肝肾等器官,如果孩子一生病就被迫使用抗生素,则他们成年之后患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症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的多!然而,根据一则新闻提供的数据,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7年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为74%,经过卫生部门的治理行动,虽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国际惯例!这个数据是多么可怕,想想我们的孩子将要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成长,真是不寒而栗!

 

这次经历过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小儿推拿了,感谢带我入门的樊超大夫,在他的指点下,现在我已经基本对着他提供的配方应付桐桐的小毛小病。回想桐桐一岁半以来的求医及健康护理经历,真是感慨万千,特撰文分享心得如下:

 

1、孩子生病了,我们往往选择去医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但现在的很多医生都变味了,像药贩子似得,恨不得把所有沾边的药都开给孩子,而且能输水的不让孩子打针,能打针的不让孩子吃药,虽然大多数情况能治好病,却不利于孩子长远的健康,对此我的教训是:如果去医院,最好选择医德比较好的医生。如果不能找到好医生,那么医生说出一些吓人的话时,我们要有所鉴别,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给她的话打个折扣,如果不确定,哪怕换个医院也要听听有没有较轻微的说法。有时候把西医换成中医也可以得到另一种说法,我自己的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

 

 2、如果能看中医,尽量不要看西医,因为西医惯用的抗生素是以伤害人体的免疫力为代价的。当然,由于中医有时候见效比较慢,炎症发作期用西医的疗法压下去是可以的,但最好接下来用中医调理一段时间。

 

3、如果孩子实在不能接受输液,就尽量别让她去受罪,一来输液室的空气质量太差,容易交叉感染,二来孩子即使鬼哭狼嚎地输完,输进去的能量也被她折腾光了,静脉点滴的同时还可能把许多垃圾输进血液,对康复并没有多少好处。我觉得在这方面西医有个局限,就是认为只要药物进到体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其实孩子的情志因素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三分治七分养”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孩子得了不得不运用抗生素的病,可以想办法采取肌注或吃药、保持孩子的好情绪并加强护理。

 

4、如果孩子既不喜欢打针,也不喜欢吃药,也可以考虑给孩子推拿,特别是呼吸道、肠胃之类的疾病,推拿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5、孩子抵抗力的增强,是在白细胞不断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每次生病都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压下去,孩子的抵抗力根本得不到锻炼。

 

6、饮食对孩子的康复特别关键,一定要清淡饮食,适当忌口,否则很可能延长病程甚至加重病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