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小儿推拿抗生素郑玉巧育儿 |
分类: 营养保健 |
请让我的孩子低药物成长!
---桐桐的治疗遭遇及心得
在被迫自学小儿推拿之前,我和所有新妈妈一样,遇到孩子生病就手足无措,虽然深知当今医院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帮孩子早日康复,还是别无选择地把孩子交给医生,直到孩子一岁半时有了那场糟糕的求医经历……
桐桐一岁半前后,大约由于受了凉,患了咳嗽,还有点腹泻,由于她不配合食疗,我们便去岳阳医院挂了小儿推拿科,医生推拿了两次后,腹泻好了,但咳嗽还是比较厉害,第三次去推拿时,我们发现儿科的C大夫正在坐诊,想起来有网友说她善于看反复支气管感染和哮喘,我们便挂了个号,慕名前去就诊,谁知噩梦就从这里开始了……
轮到我们时,C大夫用听诊器听了听桐桐的前胸后背,说有喘音,又看了一下舌苔,立马说必须给孩子吊水,这个结论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因为我们当时只想着慕名来听听C大夫的说法,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结果,而且桐桐精神还好,不咳嗽一点也不像生病的孩子,于是我们恳求C大夫说能不能不吊水,让我们吃什么药都行,但C大夫一听不大高兴,说桐桐患的是带喘的支气管炎,不吊水后果很严重,吓了我们一身冷汗,只好忍痛同意。C大夫于是开了吊水的单子,并嘱咐我们吊水的同时也要吃药,我们原以为吊水就不要吃药了,但看到她是主任医师,也不敢再说什么。
桐桐爸拿好药单后,迟疑着不忍去拿药,不知道吊与不吊的哪个结果更严重。看着怀里两眼迷茫哇哇乱叫的孩子,我们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吊了,既然越吊水越严重还继续吊什么,孩子被吓成这个样子,吃不好睡不好,只会越来越糟糕,赌一把,把孩子抱回家,加强护理三天,实在不行再来吊!
桐桐康复之后,我开始关注抗生素的副作用,这一关注真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原来抗生素的副作用要比我想像的严重的多,只是它的负面效果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类似“累积效应”的现象伤害人的肝肾等器官,如果孩子一生病就被迫使用抗生素,则他们成年之后患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症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的多!然而,根据一则新闻提供的数据,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7年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为74%,经过卫生部门的治理行动,虽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国际惯例!这个数据是多么可怕,想想我们的孩子将要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成长,真是不寒而栗!
这次经历过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小儿推拿了,感谢带我入门的樊超大夫,在他的指点下,现在我已经基本对着他提供的配方应付桐桐的小毛小病。回想桐桐一岁半以来的求医及健康护理经历,真是感慨万千,特撰文分享心得如下:
1、孩子生病了,我们往往选择去医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但现在的很多医生都变味了,像药贩子似得,恨不得把所有沾边的药都开给孩子,而且能输水的不让孩子打针,能打针的不让孩子吃药,虽然大多数情况能治好病,却不利于孩子长远的健康,对此我的教训是:如果去医院,最好选择医德比较好的医生。如果不能找到好医生,那么医生说出一些吓人的话时,我们要有所鉴别,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给她的话打个折扣,如果不确定,哪怕换个医院也要听听有没有较轻微的说法。有时候把西医换成中医也可以得到另一种说法,我自己的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
3、如果孩子实在不能接受输液,就尽量别让她去受罪,一来输液室的空气质量太差,容易交叉感染,二来孩子即使鬼哭狼嚎地输完,输进去的能量也被她折腾光了,静脉点滴的同时还可能把许多垃圾输进血液,对康复并没有多少好处。我觉得在这方面西医有个局限,就是认为只要药物进到体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其实孩子的情志因素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三分治七分养”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孩子得了不得不运用抗生素的病,可以想办法采取肌注或吃药、保持孩子的好情绪并加强护理。
4、如果孩子既不喜欢打针,也不喜欢吃药,也可以考虑给孩子推拿,特别是呼吸道、肠胃之类的疾病,推拿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5、孩子抵抗力的增强,是在白细胞不断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每次生病都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压下去,孩子的抵抗力根本得不到锻炼。
6、饮食对孩子的康复特别关键,一定要清淡饮食,适当忌口,否则很可能延长病程甚至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