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010-06-01 14:38:57)
标签:
幼儿专注力注意力集中性培养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010-6-1
桐桐出生于2007年7月29日,现在2岁10个月3天了
朗朗妈留言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恰好桐桐的专注力发展的还算好,就借机撰文谈谈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吧。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而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它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观察、记忆和思考等。所以,注意力对于孩子的智力活动特别重要,如果注意力不发展,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将,注意力有稳定性、集中性、范围、分配、转移等五大品质,但从日常中的育儿交流来看,妈妈们通常提到的专注力问题一般都集中在注意力的集中性这个品质,故我的心得主要围绕这个方面。
一、专注力与兴趣密切相关
孩子的注意品质,以自然而然、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容易受到新奇事物和感兴趣之物的吸引,这一年龄特点对我们的启发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因为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投入更多的心思。我在教养桐桐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比如,桐桐喜欢阅读,进行阅读活动时往往就十分专注。有一次李君阿姨来看她时,小家伙刚刚拿了六本书让我陪她看,看的非常认真,李君阿姨进来后,跟她打招呼,她头抬了一下就马上低头继续看书了,李君阿姨怎么在旁边逗她都不抬头,直到把手头的六本全部看完才回应李君阿姨!
我在与别人的育儿交流时也发现了兴趣对于专注力的重要性,很多妈妈都发愁地告诉我孩子上课时不集中注意力,一问才知道,有的孩子只是在某个老师的课上不集中注意力,或者在某项活动中不集中注意力,这么说,就可以考虑是否兴趣在作怪了。
二、未必需要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
很多文章都认为,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安静的“作业”环境,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自控力尚不发展的低龄婴幼儿来说,过于嘈杂的环境当然会对注意力产生干扰,不利于专注力的养成,但对于稍微大一点、有点自控意识的幼儿来说,其专注力的培养就未必非要放在安静环境中了,有点嘈杂的环境,反而可能培养孩子抗干扰的能力,印象最深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记录的在巴学园学习的片段,那时候大家都挤在狭小的电子里学习,自由地选择科目和进度,各忙各的,却“互不干扰”,这种嘈杂环境中养成的专注力让小豆豆终身受益匪浅,其母黑柳朝在《阿朝来了!》这本书中就感慨,小豆豆之所以能在忙乱的播音室里见缝插针写专栏故事,大约就得益于小时候养成的这些抗干扰习惯。
三、电视碟片影响专注力的养成
有些妈妈在跟我交流的时候很困惑地反映,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能在看碟片保持一动不动的“专注”,一旦做起别的事情来却坐不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提醒他们,孩子看电视碟片时的专注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此时吸引他的是瞬息万变的画面,如果孩子习惯了这种不断变换的视觉对象,就很难对那些相对静止的活动保持专注了,也就是说,长时间给孩子看电视碟片,其实对发展孩子的专注力有益无害。
四、给孩子自主玩耍和“锁定目标”的机会
在自主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行为是受兴趣支配的,因而最容易专注而持久,如果父母从自己外在的教育需要出发不停地干涉他们,则他们就失去了专注于某件事物的机会。同理,带孩子出去参观游玩时,如果孩子对某项事物发生了兴趣,我们最好也给予充分的尊重,不去干扰她的注意力,哪怕这种专注让我们做了极不合算的“投资”。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时,如果孩子在某个游乐器具上玩的不亦乐乎,我们就不要因急于让孩子玩到更多东西而不停地拉孩子去玩这个那个,否则孩子专注力的发展就受到了影响。
五、设定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期望
家长还需要明白的是,对于不同年龄特点的孩子来说,他们专注于某项事物的时间是有所差别的。年龄越小,专注于眼前事物的时间就越短,专注力越容易受到干扰。说到这里就不由地想起10年前在幼儿园实习时遇到的一些插曲,当时小班的课时是每节15分钟,即使是如此短暂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有一次去小班听课,老师讲的是《小猫钓鱼》,一开始讲的时候,孩子们还算专心,坐在小凳子上认真地听着,可是老师说了句“小猫也会钓鱼”之后,有的孩子就忍不住了,大声朝老师喊着“我舅舅也会钓鱼”,其他不甘示弱的小朋友也不放弃这个炫耀的机会,纷纷跟着喊起来,“我爸爸也会钓鱼”、“我爷爷也会钓鱼”…..很快教室里就像炸了锅一样乱腾了。
但同样的情况,在中班,特别是大班,一般就不那么容易发生了,尽管中班和大班的课时分别为20分钟和25分钟。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的群体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一定要了解这个差异,不拿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来规范孩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