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宝宝”初长成?
(2010-05-26 15:38:04)
标签:
英语学习机灵狗多拉双语字母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双语宝宝”初长成?
2009-11-10
桐桐出生于2007年7月29日,现在2岁3个月12天了
本来想记录一下近期陪宝贝桐桐学英语的收获及感悟,但几天没写,要写的东西太多,就先来个流水账,随便写点感言吧,等有空了,再来整理一下和宝贝一起学英语的体会。
超级英语宝宝奖
前几天,宝贝从幼儿园拿到了她走向社会以来的第一张奖状:超级英语宝宝奖。上面写着:
Super English Baby Award
Award to
Lucy(张晓桐)
For:
Her good pronunciation
Date: 2009.10
Teacher: Sally
虽然对宝贝桐桐的英语学习能力一直很自信,拿到这张奖状还是不由感到惊喜,因为奖励的理由是她的发音,而这是我最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大约是我个人的发音很差劲吧,桐桐对英语产生敏感之后,我纵然有着千万“教兴”却不敢轻易施教,怕自己蹩脚的口音误导了她,于是更多的采用的还是碟片教学和桐桐爸带读的方式,但严格控制了看碟片的时间,桐桐爸的教学则有一搭无一搭,小家伙学习劲头来了,如果当天已经看过一次碟片或者桐桐爸不配合时,我只好自己拿着《机灵狗》上,听着CD陪她读,让我吃惊的是,无论我读的音多么不准,小家伙学来的发音却出奇的漂亮,难道真的如双语宝宝笑笑妈所说,有时候妈妈的发音并不是那么重要,孩子依然可以通过声像学习一口好发音,看来,两岁宝宝的语言可塑性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桐妈提示:理论认为,两三岁的孩子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于说出地道标准的外语。
活学活用《机灵狗》
经哈哈妈推荐,这套《机灵狗》买回来好像有几个月了,但用的一直有一搭无一搭的,一来是因为我个人发音差的不敢开口,仅凭磁带引读总像隔着点什么,提不起教学的兴致来,二来口语较好的桐桐爸不挨鞭子不过河,在承担教学责任方面一直缺乏自觉性。以至于花大银子买来的东西闲置到现在。
这次桐桐爸出差,娘俩在家里百无聊赖的时候,我心血来潮,决定跟着桐桐一起学外语,就从《机灵狗》开始吧,于是尝试着打开CD机陪着宝贝学起来,没想到这一学宝贝竟然上瘾了,爱极了《机灵狗》里面的故事,有时候还一边学习一边用到生活场景中去,比如,每次让她吃面条,都会学着机灵狗里的小姐姐调皮地说,No,no noodles,吃下之后,又回味悠长地“yam”起来;她喜欢机灵狗里面的“憨海豹”,有时候就比喻自己说“桐桐傻的像silly seals一样”.
每天早晨起来,就会给我说:妈妈,你给我放《机灵狗》吧。如果一天忘记给她放,晚上又会提醒我说“妈妈,今天我还没有学习《机灵狗》呢。”于是,通常我去做事的时候,《机灵狗》就成了“小保姆”!
桐妈提示:由于童真无邪无所惧怕,更没有语法的清规戒律,孩子往往能够“如入无人之境”地将习得的语言加以运用,而语言是用出去来的,可以说,在语言迁移方面。孩子比我们来的更加轻松和高明!
看得懂的《多拉》?
近日给宝贝推拿时,我通常用《多拉》来稳定她的情绪,电脑上这个《多拉》是纯英文版,桐桐爸当初搞回来的时候,我一度担心这么纯粹的英语会不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没想到桐桐对它的喜爱却出乎我的意料,既然喜欢,就让她看着玩吧,没想到这一玩,还真玩出惊喜来了。我吃惊地发现,小家伙目不转睛的表情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告诉我,她似乎能看懂这个纯英语故事的情节,比如,自从看过《多拉》以后,她偶尔会把自己的背包叫做backpack,给她买了一件多拉的衣服,她指着上面的地图告诉我是map,更让我吃惊的是,昨天陪她看带yellow valley的那一集,多拉刚躲到yellow valley,她竟然就叫“黄谷”,难道以前她爸爸教过她,似乎又不大可能……
更让我捉摸不透的是,有时候我怕老看屏幕伤她的眼睛,就把显示器给她关了让她听,竟然小家伙还能听的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看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听剧中对白的表情,开始我还觉得她很会装样的,直到昨天我突然注意到,里面讲到“swipper,no swipping”时,小家伙竟然告诉我,“哈哈,那个捣蛋鬼又来啦!”我方才疑惑:难道小家伙能听得懂?
桐妈提示:虽然不能确信桐桐是否能够看懂纯英文版的《多拉》,但给孩子提供类似的教材,未尝不可以作为英文本土环境的一个替代,不管还是是否能看得懂,只好孩子喜欢,多让他们接触这类纯英语的东西肯定有利无害!
模仿《巴迪节拍英语》
这个是较早让桐桐接触到的英语节目,哈哈妈推荐的(跟哈哈妈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啦),里面富有节奏感的儿歌故事很是讨桐桐喜欢,我也很喜欢这个,因为她情节简单,易诵易记,即使关掉电脑也容易听。偶尔我便用这个作为桐桐玩乐时的背景音。没想到大约听的遍数多了,小家伙竟然能模仿出其中一二,一开始的时候,是喜欢模仿那句“wee-wee-wee-wee-wee,all the way home”,现在能模仿的东西更长了,比如开篇那个:
Fly, fly, the butterfly
In the garden, it fly low,
In the meadow, it fly high.
虽然中间偶尔还需要我提醒一下,但她能这样“机械”地记住我还是觉得很了不起呵呵。
桐妈提示:有学者认为,幼儿的记忆广度有限,通常是4±1个单元,但记忆中的信息单位“组块”本身具有神奇的弹性,一个字母是一个组块,一个由多个字母组成的字词也是一个组块,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小一些的单位联合成为熟悉的、较大的单位来增加记忆的容量。所以,要想增强孩子的记忆力,适当地拉长信息组块的长度便更容易达到目的,像《巴迪节拍英语》这样富有节律的教材,显然拉长了孩子的记忆单位,从而变得易诵易记。
满眼里都是“ABC”!
自从两岁前后对英文字母发生了兴趣,桐桐的世界里仿佛一下子充满了ABC,看到字母本身就忍不住拿来玩还不算,很多动作也被她以字母命名,比如,在那里贴纸的时候,如果把字母贴成一排,就会拉着我一个一个指着“念”:ABCDEFG…,念着念着,又忍不住唱起字母歌,说道这个字母歌,更是有意思,小家伙自从学会之后,狂热的几乎有心把它变成自己的专利,不仅动不动就唱,如果瑶瑶姐姐在她面前唱一下,她都难受地大叫,“不要瑶瑶姐姐唱ABCD!”
桐妈提示:对于两岁孩子的英语学习来说,枯燥的字母虽然不是必须的,但能够有这样一种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产生字母敏感,进而记住这些机械的小东西,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桐妈感言:
在反复考察了关于幼儿最佳外语学习起始年龄之后(详见博文《如何对孩子实施双语教育?》),我在宝贝身上开始了有意无意、将信将疑的“试验”,虽然整个过程进行的有一搭无一搭,但近几日的仔细观察则发现,孩子对外语的接受能力真是强大的超乎我们的想象,也许这个时候,外语对她来说并不是外语,而是母语一样自然的东西,用外语学习的理论去观照他们甚至是不恰当的,但不管怎么说,正是这种如此自然的吸收方式能够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向着“双语宝宝”成长,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