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咬人”事件的处理
(2010-01-28 11:23:40)
标签:
桐桐妈育儿手记两岁咬人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桐桐咬人
2010-1-27
桐桐出生于2007年7月29日,现在2岁5个月29天了
昨天桐桐爸接桐桐回来,给我讲了一件非常让人震惊的事:宝贝桐桐竟然咬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而且据说是恶狠狠的咬!
听的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也不会想到,平时出门看到小朋友都小心翼翼的桐桐,竟然还会出现如此剧烈的攻击行为!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不信也得接受事实了,怎么办?虽然事先储备了许多关于咬人的知识,真事到临头了,我还是觉得有点恐慌,恐慌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咬人背后未知的动因:最近两天是我送她入园,可能是在妈妈面前容易耍亲的缘故,感觉这两天入她非常不愿意去幼儿园,难道,她入园时的哭闹让老师不耐烦而形成了她情绪的恶性循环,只好通过咬人来发泄了?难道小家伙又要长牙了?难道小家伙在自卫?难道小家伙要通过咬人表达友好?……这么多的可能,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不得知,而且由于接园时家人没有问老师为什么,我无从得到更多的线索,也许只有桐桐才能告诉我谜底。
尽管不抱很大希望,我还是决定先跟桐桐沟通一下,于是我走到桐桐跟前,蹲下来,直截了当地把这件事摆到她跟前,问她为什么会咬小朋友,没想到小家伙好像没事一样,边玩着手里的玩具边听我讲话,我不得不郑重地扳过她的肩膀,以便她能够正视我,之所以要如此郑重,是因为事情首次发生时的处理方式很重要,如果第一次我轻描淡写,那么她肯定觉得咬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我的追问下,桐桐终于回应了,但说出来的话又有点可笑,她大概表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她太小了,我想让她到我家来玩。
第二个:我想跟她说对不起。
这么说,如果是第一个原因的话,则可以表明桐桐咬人是没有恶意的,而是她交往技能不足,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意使然。这么说,只要对她的交往技能加以引导,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则可能是小家伙不慎把问题给考虑偏了,因为昨天晚上跟她阅读时,她刚刚学会做了错事要道歉,难道她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实践那个道歉的表达?如果是这样的话,真要重新解释这个礼貌用语的因果关系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件事的原因,顺便表达对桐桐行为的歉意,我给 韩老师发了一条短信,给老师道了歉,又顺便确认是否小家伙最近在园情绪有波动,很快就收到了韩老师的短信:
这两天早晨哭了,可能还是因为妈妈送所以有点发嗲了,但没有很大关系,因为一会儿就能平静下来。今天咬人还是很突然的,相信经过老师和家长的提醒,桐桐还是会改正的,不过挺有意思的是,她只敢凶几个长的比她矮小的,看见比她高大的就走开了,您放心,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会及时提醒引导她不可以。
看到老师胸有成竹的短信,总算松了一口气。然后又跟桐桐讲了讲不能咬人的道理,小家伙表示以后不会咬人了,这才有点放心。
今天下午看新浪亲子对申宜真教授和孙瑞雪老师的访谈,碰巧发现里面的果儿妈妈也在请教孩子咬人的问题,结果申教授看了看在场的果儿,说这孩子看起来很乖的,不像具有攻击倾向的孩子,偶尔咬人肯定事出有因,当促使她咬人的外部因素不存在了,则咬人行为就可以终止了。孙老师听了果儿咬人的原因之后,则认为,果儿当时咬人是老师才处理方式不当的原因,孩子是被迫的。听了之后,有点释然,因为桐桐就不是具有攻击倾向的孩子,下次再犯的概率应该小之又小了。
晚上在MSN上看到单位搞家庭教育的同事,再次忍不住咨询了一下,同事说不要太敏感,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如果孩子最近口欲比较强,可以放任她咬别的东西,比如衣角、被角之类的,或许问题就缓和多了。我觉得很有道理。
希望这件事就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