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类知识让母亲更称职

(2010-01-06 08:59:56)
标签:

桐桐妈

育儿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分类: 早期教育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个称职的母亲,但我一直在努力修养的更称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有几类知识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我们想做个好母亲,最好努力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

 

一、护理保健类

说的苛刻一点,我觉得这类知识应该成为母亲的“上岗证”,因为我相信各位母亲都和我一样,最大的愿望是把孩子养的健健康康,最好永远不要生病。当然,孩子生病了,我们可以去看专业的医生,但医生只能解决一时的病痛,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获得长久的健康,还要靠日常的保养,而且,据一些专业的提法,孩子小时候打下的体质基础,可能对一生的健康状态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这些当妈妈的,在维持孩子的健康方面,任重而道远,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护理能力,难免造成各种遗憾,比如,让孩子生了不该生的病,吃了不该吃的药,打了不该打的针等等,浪费了不该浪费的钱财不说,也让孩子跟着受罪。

 

我在增强自己这方面能力的过程中,感觉如下科普类书籍很值得一看。

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1-3);

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和《人体康复工程》;

易医(栾加芹)的《不生病的智慧》;

马悦凌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曲黎敏讲的《黄帝内经》;

某美国博士的《吃出聪明来》;

日本松田道雄的《新版育儿百科》;

郑玉巧的《郑玉巧育儿经》;

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等。

 

这些书,有的可以冲击我们的观念,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如《吃出聪明来》和《亲密育儿百科》等,也有的可以给我们提供实用的护理方法,比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等,还有的可以做工具书用,需要时查询一下即可,不必一口气看完,如《新版育儿百科》、《郑玉巧育儿经》等。

 

可能与偏好有关,我比较推崇中医类书籍(虽然并不排斥西医),这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中医比较注重养生和日常的保健。但不大接触中医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东西很玄、很难学,特别是涉及到经络之类的专业知识,似乎觉得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我想说的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书,都是科普性的,可读性非常强,只要你看下去,就会发现学习中医知识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特别是给孩子的按摩,原来所谓的穴位主要集中在手指、上肢、脊背等常见的部位,而且很多穴位都是线性的,一点也不难找呵呵。

 

如果还有畏难情绪,我建议大家在看我所提到的中医类读物时,先看《求医不如求己》及其作者中里巴人的讲解碟片,后者尤其重要,因为这个碟片的讲解可以让我们轻松掌握经络知识,经过了这个扫盲教育,看其他的中医书就不会太吃力。这个碟片,我至少看了20多遍呢,开头的有些话,几乎都背下来了呵呵。

 

 

二、早期教育类

早期教育不是狭隘的智力开发,还包括行为习惯和兴趣的养成,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所以,即使我们不那么在乎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能回避早期教育的责任。另外,由于孩子不是小大人,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早教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爱的本能,还要有爱的智慧,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但一般的教科书枯燥无味,让人望而生畏,如果不喜欢,不必强求自己去读,幸运的是,随着早教热潮的复兴,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整合了这类知识的精彩著作,不仅写的深入浅出,而且可读性特强,便于我们在愉悦心灵的同时增强爱的能力。

 

优先推荐如下一些书目:

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孙瑞雪的《解读孩子的敏感期》;

小巫写的《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与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等几本;

《卡尔.维特的教育》

《倾听孩子》

《万婴跟踪》、《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等音像制品;

洛克的《教育漫话》;

卢梭的《爱弥儿》等。

此类的好书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有些父母越看越觉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在博览时,坚持自己的理念,增强判断力很重要。有的书,可以给我们理念的冲击;有的书,可以给我们方法的指导;有的书,可以为我们提供操作的指南。对此,我们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什么做这个判断呢,我认为一个根本的准则就是--listen to your baby!

没有普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要适合自己的孩子,只要自己的孩子喜欢,就是最好的!

 

三、儿歌故事类

如果时间允许,我建议各位妈妈多看甚至背诵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儿歌和谜语之类的东西,以便在需要的场景随时愉悦孩子、寓教于乐,这也应该算随机教育的基本要求吧,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到处都是绘本、音像制品和小人书,自己不记也罢,当然未必不可,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一个肚子里装着取之不尽的智力财富的母亲将更有魅力,而且,这样的“学习型”母亲对于孩子的行为本身就有着示范意义!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的嘴巴里总有讲不完的故事、猜不完的谜语和数不尽的童谣,这让我对母亲充满了依恋和崇敬,特别享受和她在一起的亲子时光,因为她总会让我的幼小心灵沉浸在童话般的美妙世界中,以至于我那清贫的童年,现在都充满了多彩多姿的记忆…….

 

有了母亲给予我的这种情感体验,桐桐诞生后我一直在偷空有意无意地背些适合她接受能力的东西,比如《三字经》、上百首儿歌、各种生动活泼的故事,如《嘟嘟熊画报》中的部分故事,这让我与她的亲子互动多了更多的教育意义!

 

最后一定要补充的就是,孩子的教养,不仅需要理论和知识武装,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智慧,即使学富五车,我们也不要忽视交流的意义,多上上育儿网等专业网站,多跟周围的过来人取取经,对于我们灵活变通地处理各种育儿问题同样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