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闹场宝宝“斗智斗勇”(下)
(2009-11-16 20:11:44)
标签:
闹场公共场合育儿桐桐妈 |
分类: 早期教育 |
恐怕很多妈妈都遇到过宝宝“闹场”的尴尬场景,如何应对这类突发事件呢?这是一个跟宝宝斗智斗勇的过程,重点就是在不伤害宝宝的自尊和达到管教目的之间寻找到平衡。以下几种方法或许可以帮您防治这个问题。
1做好预防工作
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地“闹场”,大部分事出有因,比如,在超市里看到了喜欢的玩具,想要,但你没有给他买;在别人家做客时,忽然觉得闷了,想让你带他出去玩;饭菜不对口或者不适应就餐的氛围而吵闹……总之,由于小家伙们一般处在“自我中心”为主的年龄段,社会公德意识还没有充分发展,“闹场”事件可谓防不胜防,但事先的预防工作有助于降低其概率。
·做好准备出门
妈妈不妨事先做点准备工作,比如,让宝宝吃饱喝足再出门;出门时顺便带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零食等,这样宝宝万一闹起来了,便可用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也可以事先根据宝宝的喜好买些新玩具,让宝宝参与选购的效果更好。一般来说,对于自己中意的新玩具,宝宝的热情至少会持续半天左右,如果碰到对宝宝来说比较无聊的外出,比如去某个没有小朋友的友人家串门,宝宝的时间就很有可能在玩弄新玩具中打发了。
·拟好“君子协定”
事先跟宝宝拟好“君子协定”,有时也可以发挥镇定作用,这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的宝宝来说尤为适用。比如,出行之前便郑重地告诉宝宝,如果今天跟妈妈外出时表现良好,回来就可以去游乐场玩或者得到一份小礼物等等。万一宝宝哭闹起来,便可以此来提醒他。
2怀柔策略
·让宝宝确认你的爱
有时候,宝宝在公共场合突然哭闹,可能是因为你过分专注自己的事,让他感到自己被忽略了,这个时候,哭闹往往是宝宝引起你关注的策略之一。明白了这一点,你便应该马上停下手头的事或谈话,把宝宝抱在怀里,轻轻抚摸他,并告诉他“妈妈爱你,等妈妈把事情办完了就好好陪你”,一般来说,妈妈的关爱一旦得到确认,宝宝就会渐渐平静下来。
·有策略的妥协
如果宝宝提出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有策略地满足一下宝宝未尝不是解决之计,比如,宝宝在商场看到了一套昂贵的玩具,但你觉得这款玩具的性价比和安全性都不高,不想给他买,此时不妨蹲下来耐心地跟他商量:“妈妈知道你很喜欢,但这款玩具实在太贵了,妈妈没带这么多钱,乖宝宝能不能再看一看,还有什么便宜点的好玩具?”如果宝宝接受的话,便可以陪他继续挑选性价比更高的玩具,如果宝宝坚持要买贵的玩具,而你又不想把局面搞的太僵,也可以这样妥协“因为妈妈带的钱不多,如果你非要买这个玩具的话,我们就不能买你喜欢吃的冰淇淋了,你要记住,接下来这一个月冰箱里就不会有冰淇淋了”,这样,宝宝不管买不买,都会渐渐明白任性是要承担一定后果的。购买了玩具的宝宝发现果真一个月吃不到冰淇淋时,便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任性的代价。
·排查生理性原因
身体不适也可能引发宝宝的闹场行为,这对于那些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来说更为常见。如果你的宝宝属于这种低月龄儿,他闹场时就要及时排查宝宝的生理性原因,比如,是否饥饿了,是否尿片湿了,是否手脚不舒服了等等。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的生理性不适得到了排解,哭闹自然会渐渐平息。
·倾听宝宝的哭声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在宝宝因非生理性原因哭闹而又难以当众平息时,不妨把他带离现场,倾听宝宝的哭声,直到他平静下来。根据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帕蒂·惠芙乐的提法,哭是一种心灵康复机制,如果你不能妥善地处理宝宝的闹场行为,就通过倾听帮助哭泣的宝宝自我宣泄吧!
3强硬策略
对于那些“吃硬不吃软”的宝宝,或者各种怀柔策略都无法发挥作用时,强硬的处理手段便成了不得已之举。
·带离现场
如果担心周围人在意你对宝宝的强硬态度,不妨把他带离现场,告诉他要么乖乖地回去,要么就等哭完了再来找妈妈谈问题。但千万不要说一些“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否则会使宝宝失去安全感。问题解决之后,一定不要忘记给宝宝解释这样做的理由,让他明白这类哭闹行为会让周围的人不舒服,在公共场合,类似的行为是不应该出现的。
·“冷处理”
如果周围的人不会太在意,“冷处理”有时也会让宝宝自讨没趣,因为宝宝之所以选择在公共场合达成某个目的,不过是想借助众人的“同情心”迫使大人就范。识别了这个“小伎俩”而又不打算上当的话,直接冷处理好了,宝宝不会白费力气地闹下去,而且也可以让他明白“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当然,考虑到宝宝的自尊,你也可以适当给他找个台阶下,让他相对有面子地终止哭闹。
Tips
·社会公德意识尚未充分发展的宝宝是情绪化的个体,但他们极少无缘无故地哭闹,所以事先的防范工作将有助于你在宝宝突发哭闹时掌握主动权。
·如果事先的防范工作难以发挥作用,希望你能耐心应对,尽量以正面疏导为主,合理地满足宝宝的要求,争取以柔克刚,这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对于宝宝的心理发育大有裨益。
·强硬手段最好只在迫不得已时采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会使用代词“我”的宝宝来说,更是要慎之又慎,因为代词“我”的使用标志着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父母的过激反应很可能对亲子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在“以硬制硬”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让宝宝明白,你之所以这样“无情”,只是因为他妨碍的是公共秩序。久而久之,宝宝便会渐渐明白,自己的哭闹行为应该是有限度的,以不扰乱公共秩序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