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1-03-01 20:59: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考文言 |
(山东枣庄卷)2007年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7.A
(浙江衢州卷)2007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19、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湖北荆州卷)2007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 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 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B(2分)11、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以上共8分
(山东淄博卷)2007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浙江湖州卷)2007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8.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7.
高兴地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德州市二○○七年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月色入户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答案: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6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3 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
4 2 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