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考试题及答案集锦
(2011-03-01 09:30: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考文言 |
(2010·湖南省岳阳市市,10-13,10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1、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朔气传/金柝
12、翻译(2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0、(1)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这;(3)调弄,这里指弹(琴); (4)使……劳累。(每小题1分,共4分)
11 、D(2分)
1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解释了“陋”1分,注意了句式和语气1分)
13、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答出“类比”或“以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1分,答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突出陋室不陋”1分)
49.(2010·广东省珠海市,9-11,8分)
浙江省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3)无丝竹之乱耳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2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参考答案:
18、(1)有名(出名、闻名) (2)大(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19、(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21、A (2分)2、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鸿儒(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请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意思。
四"调素琴"、"阅金经"分别照应哪句?
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表达作用?
六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对偶句?
七请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这、只、品德;大;使……劳累;
二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三、点明全文主旨,"唯吾德馨"//
写室中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四、"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五、这是类比(比喻),引古贤之名室以证"陋室",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
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证明"陋室不陋"。
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七、惟吾德馨
2008济宁市
[甲]陋室铭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6.选文的作者是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斯是陋室
C.
有龙则灵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答案:6.唐
8. C(3分)9. 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2008年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2008年厦门市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
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2008重庆市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008重庆市答案:9.(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10.(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1.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