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葡萄酒与诗词

(2011-07-01 00:06:45)
标签:

诗话

杂谈

分类: 渔隐诗话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


    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凉州曲》,深得人们喜爱。可以想象得出,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和边鄙荒寒艰苦的环境,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

    中国对葡萄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诗经》。原生葡萄统称山葡萄、刺葡萄等,也叫野葡萄。葡萄在《史记》中写作“蒲陶”,在《汉书》中写作“蒲桃”,《后代书》中写作“蒲萄”,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葡萄园了。然而,以葡萄酿酒实是始自西域。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由此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后汉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晋张华《博物志》卷五:“西域有蒲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云:可至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葡萄》云:“葡萄……可以造酒……《汉书》言张騫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


    葡萄酒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官宦侯门和出征边塞的将士,葡萄酒也是排遣寂寞,寄托情怀的替代品。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蒲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钟旧宾。(晋·陆机《饮酒乐》)

    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北周·庾信《燕歌行》)

    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唐·鲍防《杂感》)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对酒》)

    蒲萄酒白雕腊红,苜蓿根甜沙鼠出。(唐·贯休《塞上曲》)

    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苏轼《老饕赋》)   

    緑烟飞蝶,金斗泛葡萄。(清·曹寅《赴淮舟行杂诗》)

    吴姬十五髮鬖鬖,玉蒲桃劝客酣。(清·费锡璜《吴姬劝酒》)


    元遗山《蒲桃酒赋序》云:
 
    刘邓州光甫为予言,吾安邑乡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少日尝与故人许仲祥,摘其实,并米炊之。酿虽成而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塞者,固已失之矣。贞佑中,邻里一民家,避寇,自山中归,见竹器所贮蒲桃,在空盎上,枝蒂已乾,而汁流盎中,熏然有酒气,饮之,良酒也。盖久而腐败,自然成酒耳;不传之秘,一朝而发之。文士多有所述,今以属子,宁有意乎!予曰:世无此酒久矣,予亦尝见还自西域者,云:大石人绞蒲桃浆,封而埋之,未几成酒,愈久者愈佳,有藏至千斛者,其说正与此合。物无大小,显晦自有时,决非偶然者,夫得之数百年之后,而证数万里之远,是可赋也

  
  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班府元龟卷970》说: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故而葡萄酒到了唐代已经非常盛行,唐诗大盛,反映到诗歌中更是不胜枚举,尤以边塞诗中的葡萄酒更为可人。王翰《凉州曲》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能诵。唐之后历朝皆有葡萄酒诗词,尤以宋词为多,例如:

    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醿片。(毛滂《蓦山溪》)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辛弃疾《雨中花慢》)

    七宝杯深,蒲萄酒满,胜赏今何许。(林正大《酹江月·念奴娇 》

    葡萄满酌玻璃。已拼一醉酬伊。(赵长卿《清平乐》)

    但今年此日,疏了醉葡萄。(刘辰翁《八声甘州》)

    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罗志仁《木兰花慢》)

  中国葡萄酒虽有漫长的历史,但生产规模不大,产量不多。因此葡萄酒对于普通百姓还是奢侈品。直到清光绪十八年,华侨张弼士先生集资350万两银子,在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雇用上千人,修建葡萄园,并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葡萄酿酒国家引进25万株葡萄植株共129个品种;并重金聘请了奥地利驻烟台领事为酿酒技师,先后酿成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味美思、白兰地等16个系列产品云云,这是后话,不过为诗词中的葡萄酒也渐渐少了。

 

 


http://s7/middle/6304daf4ga6e54ee0e10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