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明“乐王”陈铎
陈铎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为人风流倜傥,工于诗词和绘画,又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常常牙板随身,高歌一曲,被教坊子弟称为“乐王”。
陈铎所写的散曲大部分是供歌伎们清唱的作品,其内容多写男女风情和闺怨相思。这些作品,故作多情,缠绵幽怨,显得纤弱委靡,其中不乏情色的成分。从写作技巧而言,语言精致丽密,往往运用情景相生的手法,铺叙委婉细致。有些小令,笔墨娴雅,情韵深长。前人评说他的曲“流丽清圆,丰藻绵密”,“声婉而辞艳”,主要就是指这一类丽情曲而言。加上它们多是用南曲写的,“南音嘹亮”(吕天成《曲品》),稳协音律,所以能传唱一时,明人南曲选本也多所选录。
陈铎生活于明代正德年间,字大声,号秋碧。下邳人,家居金陵。曾以世袭官指挥(武官)。陈铎的著作有散曲集《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月香亭稿》、《可雪斋稿》、《滑稽余韵》,词集《草堂余意》,杂剧《花月·双偷纳锦郎》、《郑耆老义配好姻缘》,传奇《纳锦郎》。明代汪廷讷辑有《陈大声乐府全集》,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新安环翠堂刻本。
二、“明代中叶的清明上河图”
《滑稽余韵》是一卷北曲小令。这卷曲集共收一百四十一首作品,每首写一个行业,一共描写了六十多种手工业工匠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生活,三十多种店铺的经营,广泛写及当时城市生活,是一幅幅市民生活风俗图卷。《滑稽余韵》的艺术风格同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很大差异,它基本上采用当时的口语,明白通俗而又幽默风趣地对各行各业的人物、事物进行描写,在叙述中夹杂着评价和褒贬,表现手法直露而不迂曲,不事藻绘雕琢。
陈铎久居金陵,对都市生活极为熟悉。《滑稽余韵》把形形色色的商肆店铺,三教九流,都写入散曲中;对蠹害社会的里长、巫师、媒人等多所讽刺。尤其是他赞扬各种工匠的手艺,歌颂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同情他们的辛苦劳碌,成了当时城市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一幅幅市民生活风俗图卷。其艺术风格同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很大差异,它基本上采用当时的口语,明白通俗而又不失幽默风趣,富于生活气息。表现手法直露而不迂曲,不事藻绘雕琢,叙述中夹杂着评价和褒贬,明显不同于他的其他散曲,如对陈铎深恶痛绝的道士、和尚、尼姑、庙祝、命士、打谈、川戏、媒人、相面、巫师、牙人、烧丹、开赌等十几种职业。曲中是这样描绘的:
寻龙倒水费殷勤,取向签穴无定准,藏风聚气胡谈论。告山人须自忖,拣一山葬你先人。寿又长身又旺,官职又高又稳,不强如干谒侯门。(《水仙子·葬士》)
指鹿道马,随心判断,辟脸称夸,十人讲论荣枯话,九个全差。胡厮赖流星斗打,胡厮缠冷帐刮刷。闻着他名儿怕,生成的骨法,贫与富且由他。(《满庭芳·相面》)
讨头儿放本,作东主窝人,官司拿去问根因,几桩儿要紧。小荆条先尝到七八顿,精皮肤又打上三十棍,大沉枷准备一百斤,不饶你半分。(《醉太平·开赌》)
对厨子、锯匠、篾匠、镟匠、木匠、机匠、铁匠、修脚、园户、猎户、酒坊、灶户、盔帽儿、染网巾、织边儿、织凉帽、打炭基、弹棉花、墨铺、扇铺、纸马铺、茶食铺、颜料铺、鞍辔铺、胭脂铺、盒担铺、绒线铺等这些凭着一技之长和辛苦劳动换取劳动报酬,维持生计的劳动者职业和行业,作者在对其肯定、同情的同时,温和地调侃它们的职业病和行业病。例如园户的“呈新献嫩依豪富,寻增觅道供斋素”,灶户的“全家住水邦,遍体如乌炭,被商人错认烧窑汉”,挑担的“担头上讨了些儿利,酒房中买了一回醉”,赶脚的“一根荆棍手拿着,辇驴骡乱跑”,收荒的“丝丝绺绺单图贱,家家火火都收遍”,修脚的“搂抱在屈膝上,刮削了半晌,熏不死也难当”等;给予同情的瓦匠“弄泥浆直到老,数十年用尽勤劳”(《水仙子·瓦匠》),铁匠“锋芒在手高,锻炼由心妙”《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铁匠》等;也有加以嘲讽痛斥的,如说门子“铺床叠被殷勤,献宠希恩事因”(《天净沙·门子》),牢子“归家欺侮街坊,仗势浑如虎狼”(《天净沙·牢子》)等,爱憎分明。有的作品刻画人物较为成功,如写媒人“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朝天子·媒人》),巫师“手敲破鼓,口降邪神。福鸡净酒思一顿,努嘴胖唇”(《满庭芳·巫师》)等。
《滑稽余韵》较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叶以来逐渐繁荣的城市生活面貌。把散曲的锋芒直接地对准人性,全方位地反映明代中叶城市生活,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群体不同的职业特征,公开表现自己的憎恶或同情,探讨职业病和行业病中显露出卑微人性,在金、元、明、清的散曲作家中,除了陈铎,再没有第二人。被后人誉为称为“明代中叶的清明上河图”。
三、《滑稽余韵》开辟了明代散曲创作的广度和深度
自嘉靖以来,与整个明代文学创作演化的步调相一致,散曲创作进一步繁茉,南北方都有不少作家涌现,其中如陈铎、金銮、冯惟敏、梁辰鱼、施绍莘等都是当时较有成就的人物,各家创作风格从总体上看更趋于丰富多样。随着昆山腔的内兴起,一些地区南曲盛兴,而北曲有衰落的趋向。一味地描写男女风情和闺怨相思的作品,已经无法开拓作家的思路。诚如王世贞所说,“所为散套,既多蹈袭,亦浅才情,然字句流丽,可入弦索”(《曲藻》)。虽然王氏所评的是陈铎的散曲作品,但整个散曲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类现象。《滑稽余韵》的出现,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各种行业中的人物,取材上有新的突破,内容的开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作者站在人类进步的高度开掘和肯定一切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值得肯定的。其他作家也相继创作出具有较强的现实感的作品,不少内容或反映时艰,或抨击政治弊端,或摹写其他人情世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不同方面。
http://s8/middle/6304daf4ga46762e0e767&690
万历三十九年新安环翠堂刻本书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