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文本摘自东汉学者应劭考论《白虎通》专著《风俗通义》。
【渔隐读】《风俗通义》上说:“长官的马膘肥体壮,跑得快,道边的看客赞不绝口。马的主人听的飘飘然,就不停地鞭马快跑,结果把马累死了。”
【渔隐曰】这句话是东汉大学者应劭在考证“杀君马者道旁儿”(语出《白虎通义》)的话时说的。每读此,辄想起鲁迅先生的对“骂杀与捧杀”的痛恨之状。社会舆论的两极化,不是“捧杀”便是“骂杀”,都能致人于死地,都是杀人。
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鲁迅《骂杀与捧杀》)
1919年5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突然不辞而别,离京出走。蔡元培临走前留下一个启事:“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蔡元培也用了“杀君马者道旁儿”这一典故,委婉地说明自己为何辞职。
国人或骂杀与捧杀,总是一边倒,故而被伺候者,不是上天堂,便是下地狱。当年红透上海滩的名伶阮玲玉,就是死在舆论之手。(说句多余的话,如果阮玲玉的故事发生在今天,或许不会为此事去寻短见。现在的人经风雨见世面,“潜规则”、“XX门”,见怪不怪,甚至有人有意造出“花边新闻”给人骂,以期提高知名度,脸皮越来越厚了。)对于批评和赞赏,应当是“不能责备批评家的”。遗憾的是,不少人“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加上不知就里的“帮闲”者,推波助澜,就更加速了被捧或被骂者的死,实在可恶之极。尤其在文艺批评领域,非此即彼,打杀不同意见的现象,已经成为显规则。好,则如佛祖讲经,天花乱坠;坏,则胡柴满口,说是弄非。如此批评已经超出了批评的界限。今天我们回顾鲁迅先生《骂杀与捧杀》这篇檄文,不能不说是有现实意义的。
按:“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语出《诗·大雅·民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