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维:物业管理与设施管理的区别
(2010-05-12 15:17: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FM |
最近聊到物业管理与设施管理的区别,用了一个例子,很好用来说明问题。
这个问题起源于:设备运维的范围到底是什么?
如果把物业管理定位于类似于四保(保修、保洁、保安、保绿)之类的服务,那么设施管理(作为IFMA国际设施管理协会的定义的设施管理)就是包括了物业管理在内的十几类专业服务内容,更加超出一般服务内容的地方是:设施管理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是非核心业务管理的代名词。
运维在物业管理里面也存在,它的工作范围就是针对现有的设备设施进行运作维护。现在最常见的是电梯、空调系统等的运维服务。当然,这也是有争议的,有时候 也有人认为它不在传统物业服务的范围内,的确,在历史渊源上,它是随着设备系统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一起来的,延伸到这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维护。IFMA的 前身其实就是设备工程师协会。
如果说,在物业管理里面的运维,就是针对设备进行运作维护,那么,在设施管理里面,运维也是这个内容,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设施管理里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时,与物业管理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物业管理只是考虑设备作为对象,而设施管理关注的是客户的需求,比方说,物业去维修一个空调,而客户要的不是 空调,而是空调带来的适宜温湿度。客户要的是适宜的工作环境workplace,这是设施管理的对象,而不是设备,设施管理关注的如何利用设备给使用者带 来价值。
我们从这条线继续推理下去,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设施管理现在发展到了“整合工作空间管理”的层面上,而物业管理仍然是传统的四保,只不过技术和工具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了。
在工作环境管理层面去看运维问题,已经看不见了;到了传统设施管理层面,则可以看到,我们要利用适当设备设施系统设计、施工以及运维来为工作空间提供保障;到了物业管理层面,才具体到:既存的设备设施硬件如何去运维的更好。
当然,我们不是要否认物业管理缺乏技术含量,物业管理也有做到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可以精益化管理达到ISO的标准,而是指出:各专业分工的层面不同,所 关注的问题也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从物业管理,到设施管理,到整合工作空间管理,管理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涉及面越来越广,工资也越来越高,参与 人的级别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这个问题起源于:设备运维的范围到底是什么?
如果把物业管理定位于类似于四保(保修、保洁、保安、保绿)之类的服务,那么设施管理(作为IFMA国际设施管理协会的定义的设施管理)就是包括了物业管理在内的十几类专业服务内容,更加超出一般服务内容的地方是:设施管理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是非核心业务管理的代名词。
运维在物业管理里面也存在,它的工作范围就是针对现有的设备设施进行运作维护。现在最常见的是电梯、空调系统等的运维服务。当然,这也是有争议的,有时候 也有人认为它不在传统物业服务的范围内,的确,在历史渊源上,它是随着设备系统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一起来的,延伸到这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维护。IFMA的 前身其实就是设备工程师协会。
如果说,在物业管理里面的运维,就是针对设备进行运作维护,那么,在设施管理里面,运维也是这个内容,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设施管理里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时,与物业管理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物业管理只是考虑设备作为对象,而设施管理关注的是客户的需求,比方说,物业去维修一个空调,而客户要的不是 空调,而是空调带来的适宜温湿度。客户要的是适宜的工作环境workplace,这是设施管理的对象,而不是设备,设施管理关注的如何利用设备给使用者带 来价值。
我们从这条线继续推理下去,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设施管理现在发展到了“整合工作空间管理”的层面上,而物业管理仍然是传统的四保,只不过技术和工具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了。
在工作环境管理层面去看运维问题,已经看不见了;到了传统设施管理层面,则可以看到,我们要利用适当设备设施系统设计、施工以及运维来为工作空间提供保障;到了物业管理层面,才具体到:既存的设备设施硬件如何去运维的更好。
当然,我们不是要否认物业管理缺乏技术含量,物业管理也有做到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可以精益化管理达到ISO的标准,而是指出:各专业分工的层面不同,所 关注的问题也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从物业管理,到设施管理,到整合工作空间管理,管理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涉及面越来越广,工资也越来越高,参与 人的级别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