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还真是一个特别特别特殊的日子呢——乒乓爸爸哮喘又有征兆,从前一天开始输液;乒乓姥姥这两天头晕、恶心,原打算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小人儿前儿晚上莫名其妙地开始发热,于是乓妈留守在家“调理”儿子;只能委托乓爸大早上6点就去排队挂号,然后姥爷陪着姥姥去做检查。

懂中医的看看乓同学这舌苔,有异常没?
先说乓同学这发热,绝对不是没来由的。前几天不是还说乓同学见长啊,小脸儿上都长肉了。那是,长势甚猛,胃口超好,结果一不小心没搂住,又吃积食了吧。幼儿园三顿吃的那是津津有味,老师每顿给盛的粥啊、饭啊、菜啊那是一丁点儿都不会剩。可是回到家,看到晚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就还想吃啊。姥姥姥爷见状,那要不就说:“孩子没吃饱啊”,要不就说:“这孩子现在能吃了。嗬,瞧吃的这来劲”。可是乓妈每每听到这些那心里咋就直上火呢。说吧,越这么说越吃的多,以为吃的多是什么好事儿啊??!!
这样一直持续了四、五天,周日开始直接就流“黄鼻涕”,周一一天上幼儿园未见异常。周二晚上就是7点多点就说想睡觉,乓妈回想,那天错就错在没给乓同学少喝点奶。你想想啊,4点半在幼儿园吃饭,回家6点又喝点粥吃点菜和豆包之类的,7点半又干掉180ml的奶,还直接没活动活动就睡觉了,这不积食才怪。
睡到10点半,开始翻腾说梦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平时睡觉可安静了,完全没这毛病)。抱起来一看,呀,发烧啦。手脚都热。乓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积食,体温也没给量,估摸着超过37度了,但是肯定没上38度。于是给扒了睡袋,盖个小薄棉被,散热。挺有效的,体温立刻感觉有降。
前几天在微博看到的孩子积食的3个处理方法:
1)捏肌:脊柱左右各两指的地方,由下至上。具体手法还是请大家网上搜搜,这个有讲究;乓同学拒绝;
2)揉肚子: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100-200下,力度自己掌握好啊;这个平时没事儿可以揉揉,这睡觉的时候,乓同学拒绝;
3)搓脚心:两只脚心轮流用手掌搓热,各100-200下,让热从脚底出来。这天晚上乓妈就是用的这招儿。
只要他一折腾就给他喝口水,然后搓脚心,他睡着,我搓着,嘿嘿。
乓同学那天晚上也怪了,平时晚上睡觉虽然都还穿着纸尿裤,但他基本一夜无尿,到早上起来会尿个大的;这天晚上尿了三次,并且每次都是起身“有尿,有尿”,于是为娘利马起身给他披上被子,拿尿瓶,解纸尿裤,接尿。之后再喂水,穿上纸尿裤。话说回来,多亏他一夜尿多,所以就没有大烧起来。
2月14日,白天。爸爸、姥姥姥爷一早就去医院了。乓同学还是有点热,于是早上只给他喝了100ML的奶,之后吃了一瓶猴枣散。体温立刻正常。上午睡了2个小时,吃煮苹果和苹果水,中午给他吃点蔬菜汤面,下午睡1个多小时,之后水果,晚上喝粥吃肉末炒蘑菇青菜。一整天状态都不错,也没再发烧,晚上睡前又一瓶猴枣散。
从昨天开始,每天给他饭后半袋大山楂颗粒冲水喝。还有大山楂丸也备上。
小人儿太好玩儿了,一向拒绝吃药的乓同学,昨天给吃了半颗大山楂丸,之后还想吃,乓妈说:“这是
药,不能多吃。”于是乓同学说:“乒乓生病了,乒乓流鼻涕了,乒乓要吃药。”哈哈哈。




每当小人儿身体有状况的时候,肯定是一早上起来就两只眼睛都是双眼皮儿了。等一切恢复正常,上午就又是一单一双,下午睡一觉起来之后才会变成都双。

说老实话,乓妈非常享受这一天儿跟儿子混在一起的日子。因为,这种时光在乓妈的记忆中仿佛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若不是乒乓身体小恙,即使是在周末、节假日不用上班,我们也不会就这么心平气和地享受宅在家里的美好时光,早就寻思跑到外面什么地方玩儿去了。





这组照片拍在2月14日的午睡前。当时户外阳光很好,照进房间,卧室里也是一种浓浓的、暖洋洋的气息。乓妈能够体会到儿子与妈妈在一起时发自内心的快乐。“情人节”,在这暖阳温情中,权且让乓妈跟“小情人儿”一起好好享受这温馨的柔软时光吧。




乓同学这双眼皮儿一出来,便越发标致了许多。
2岁2个月22天的乓同学,也忽然之间懂得心疼人了。
1)下午睡醒觉,在客厅看到姥爷没看到姥姥,问“姥姥哪去了?”姥爷说姥姥在睡觉呢。乒乓说:“我要看看姥姥,我要拍拍姥姥。”
2)下午妈妈把贴在胳膊上的强力贴撕下来,胳膊上留下好大一片痕迹。为娘在那儿搓啊搓,乓小同学在旁边使劲儿地看,使劲儿地看,一会儿,居然眼圈红了。妈妈赶紧说:没事儿没事儿,一会儿就好了。小人儿一脸地哭相“妈妈,抱抱”。呵呵,小人儿会心疼人了呢!

与儿子这样温馨相处的时刻真的是有一回少一回呀,好在乓妈我总是有兴致把这些情景用相片记录下来。
关于幼儿积食发热,其实有一句话在乓妈心中根深蒂固,那就是:“在现如今的年代,孩子很少有饿出病的,而多数是撑出病的。”所以:
1)餐饮定时定量,营养成分全面;
2)多喝水;
3)多运动;(正所谓吃不怕多吃,但是要能够消化。)
4)心情愉悦。(孩子生病时大人的心态非常重要,切记不要以大人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的小心情。谁家孩子从小还没个灾没个病啊。生一次病就多一次经验,就少一次再生病的几率。)
以上这些都是成就一个健康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在疾病时迅速恢复的“灵丹妙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