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春燕:团结协作,提高备课组工作的实效性

(2010-08-25 23:55:50)
标签:

备课组

工作总结

经验交流

教育

分类: 高徒悟教

团结协作,提高备课组工作的实效性

  阳春燕

 

    一、备课组活动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比如高考考纲的分析,大量的高考题、诊断题的分类、归纳整理分析;加上高中新课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适应,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已经较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处理好这么多的问题,教师个人能力已经显得极为有限。充分发挥备课组优势、加强团队合作就特别重要。可以说,没有备课组,就没有年级单科质量的提升,没有备课组活动,也没有年轻人成长的良好环境。

    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我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中生物备课组活动特点

    特点1 备课组活动的规范性,必需形成机制

    由于教师工作量差异、各个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以及临时任务,比如市上区上和组内的教研活动、月考、半期、期末考试出题审题等原因,备课组活动很难落实,备课组研究问题也很难有连续性。经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原定计划,甚至取消。

因此备课组活动首先要有时间上的保障。我们几位老师拿出课表对比之后,找一个大家都没有课的时间定下,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时间,风雨无阻。

    第二是老师们的全面参与。学校规定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要依照中心发言人制度。这种规定对备课组活动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容易形成中心发言老师的一人独白,其余老师就等着他的备课成果,等着他归纳整理好的试题,拣现成。或者对他的表述均表示赞成,心里琢磨着自己下次发言的内容,只想尽快把任务完成。为了避免以上情况,我们采用的中心发言人制度是在大家先发言的基础上再发言,即,安排任务时让每个老师都写一点,参加活动时,让其余老师先各自简短发言,然后中心发言的老师再讲,最后大家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一枝独秀,促进百花齐放。

    第三是促进老师们的深度参与。备课组活动拉家常的时候多,讲社会趣闻的时候多,谈论学生的时候多。因为大家平时工作都辛苦,没有时间交流,这时候坐拢来,很想摆龙门阵,交流感情。这种心情每个人都有,但是对备课组的研究性活动来说,就是低效的劳动了。这就要求备课组长主持好当时活动,不能偏离主题。一个和谐的团队始终是以解决问题作为活动中心的。

    特点2 以小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1 高考题、诊断题的整理分析专题研究

    高考真题的价值不言而喻,高三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真题训练,整理高考题是老师必做的最基本工作。高考题浩如烟海,虽然可以部分利用现成的资料,但要从中找出最有训练价值的题目,以便分阶段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工作量还是非常大。

    而一摸三诊考试是教科所对高三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导向与摸拟,指导与激励的手段,是根据高考现实和考纲要求,根据高三复习各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而命制的,它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值得研究和揣摩。所以,诊断考试题的分析整理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这些工作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由全备课组的老师通力合作,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实现攻坚战的胜利。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利用好对高考和诊断试题的分析结果,对于教师把握高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极大的作用。对于备课组自身的优质题库建设,也是必需之举。对于高三学生的分数提高,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具体可以这样做:

    首先组内分工合作,利用互联网广泛而大量搜集试题。然后集体集中做题,挑选符合我们要求的题目。最后按照生物学科知识板块把高考题和诊断题分到各个章节。这样,分类工作就算完成。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可以教学生自己进行一套试题版块分类整理,也就是将题目分到不同的章节。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各版块常见的出题方式、出题角度,比如是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分值大概是多少,容易和前后哪些章节的哪些内容相联系,在医药、疾病防控、杂交育种、细胞工程等哪些实践领域有应用等等。下一次考试完后,我们就继续做这样的分类工作,越做越有收获,越做他的体会越深刻。

    2.2 踩线生管理专题研究

    可以说,踩线生的上线是一个学校本科上线率的最主要增长点,立足踩线生,打好踩线生战役,是高三工作成败的关键。学科的人头数要上升,必须精打细算地把握每个踩线生的情况。在年级组工作框架内,由备课组开展单科踩线生管理上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加强高三备课组工作,齐抓共管踩线生:

    一要做到每个老师心中有人头数,备课组作为整体安排,也要掌握各班单科踩线生的人头情况。在年级组管理下,备课组统筹安排。

    二应该坚持具体的补差措施,尽量避免有始无终:

    1 可以将几个班的生物单科踩线生集中起来,采取老师集体备课,轮流上课的补差方式,提高单科成绩。

    2 每次月考后由备课组组织,开展踩线生范围内的学习交流,共享进步的喜悦,分析月考成败的原因,哪些地方过失性失分,哪些地方没有理解透彻,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帮助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复习策略。

    3 备课组定期对单科踩线生进行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的辅导;进行合理有效的个别谈心。

    4 课堂多观察关注,课后多面批面改,定期检查学生的试卷、笔记、资料书;

    2.3 集体备课专题研究

    有一副漫画,画面上,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水源就在离地表不远处。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浅尝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

    集体备课就是在挖井,井挖得深,才能触及到教师智慧的源泉,备课组可以利用公开课、研究课开展切实有效的磨课。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程序1.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总之,教案的书写,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之外,必须要有教学后记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记错记录。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每个备课组成员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程序2.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四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总是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作为中心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备课中允许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果缺乏创新,仅仅是克隆教学参考、确定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个性的创造,是不完整的备课活动。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程序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展开,每个老师均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比较各种教法的优劣,开展深入的探讨。

    程序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程序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深入开展的集体磨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速教师成长,实现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

    总之,集体备课时我们要树立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等。

    此外,在备课组活动中,备课组长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备课组长除了具备前面谈到的“五种意识”以外,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这样自己在该备课组中才能形成较高的威信。备课组长不仅对教学有宏观的决策,同时也应该对微观的具体教学进行示范;不仅要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更要有内容的落实,要注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中几位老师的合作过程,生物教研组老师不多,我们既是一个教学研究组,同时也是一个备课组,在学校和年级的关注中,在组长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会继续努力,虚心的向其他教研组,备课组学习先进的团队合作精神,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