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
(2010-05-15 16:12:45)
标签:
奇方远者近者下者不以偶麻黄杂谈 |
分类: [个人原创] |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要》中说:开药方,如果君药是一味药,臣药是二味药。这是奇方的制度;君药是二味药,臣药是四味药。这是偶方的制度;如果君药是二味药,臣药是三味药。这是奇方的制度;如果君药是二味药,臣药是六味药。这是偶方的制度;所以说;病程近的用奇方,病程远的用偶方。使病人发汗不用奇方,攻下的药不用偶方。这种说法不妥。因为医生处方用药是根据病情和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处方用药,而病程长短与用偶方或用奇方在治疗效果上没有关系。发汗药方也可用奇方,攻下药方也可用偶方。如:葱豉汤,只有葱白、淡豆豉两味药,它治风寒、风热初起,是治近病,按上述说的“近者奇之,远者偶之,”的说法,应该用奇方。但用的是偶方。再如:安神丸是由朱砂、黄连二味药为君药,生地、当归、甘草三味为臣药,是奇方。按“近者奇之,远者偶之”的说法,安神丸是治慢性病的,即治病程远的,应该用偶方,但这里却用的是奇方。所以“近者奇之,远者偶之”的说法不妥。再如:发汗名方麻黄汤:麻黄一味为君药,桂枝一味为臣药,杏仁一味为左药,甘草一味为使药。这个麻黄汤是奇方呢,还是偶方呢?再看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石膏,杏仁、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麻黄、桂枝二味为君;甘草、石膏、杏仁三味为臣,生姜为佐,大枣为使。这两个方剂可以说是奇方,但都是发汗药方。再如:小承气汤只三味药,大黄、厚朴、枳实。大承气汤四味药,多一味芒硝。不管谁是奇方,谁是偶方,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都是攻下的方剂,所以说,上述“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的说法不妥。
类似“近者不奇之,而偶之;远者不偶之,而奇之;汗者以奇,下者以偶,”的例子很多,不再赘述。所以《黄帝内经》中说的“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的说法是不妥的。